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丝路新语> 正文内容
陇南渐破"难弄事":由"靠山吃山"到"5G+智慧林业"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7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陇南市武都区新一轮退耕还林核桃基地建设。(资料图) 陇南市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中新网兰州4月7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 崔琳)近年来,“显山露水再透绿”使得甘肃陇南逐渐告别了“过度索取山林”。

  “随着汶川地震后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房屋建得更漂亮,加之持续劳务输出,使陇南人对山林依赖度不断降低。”陇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海文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称,近年来,当地民众逐渐摒弃“靠山吃山”的过度索取,城中林荫气爽、村屯绿树相映、河湖鸟欢鱼跃、山区五彩纷呈。

  用严密法治保护“绿水青山”

  “我们现在说的美丽乡村建设,如果没有生态建设,就是个空话。”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彦平介绍说,要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法治保护是个有效举措。

  为此,他们在做好案件审理的同时,立足长江流域生态治理,与四川广元、陕西宝鸡和汉中法院共同启动川陕甘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司法保护协作,形成司法资源同享、突出问题同治、协调机制同立、工作举措同商的生态环境审判新模式,为守护绿水青山共同贡献法院力量。

  “以前民众认为,只要是自家的树,想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我们通过办案,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既要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还要让其参与到修复中来,毁坏河道的修河道、砍伐树木的补种复绿,若无法修复还要赔偿国家损失。”张彦平说,通过巡回法庭办案,教育了一大片民众,这是甘肃探索建大江大河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后“最大的转变”。

  据统计,陇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共审理环境资源案件22件,判处被告人赔偿国家损失17.6万元,判处罚金10.3万元,支付修复费用1.06万元,没收非法所得67.9万元。

图为陇南市康县铜钱镇低垭子村风光。(资料图) 谈龙 摄
图为陇南市康县铜钱镇低垭子村风光。(资料图) 谈龙 摄

  城中美景串珠成链 山里滑坡灾害渐少

  从事林草工作30余年的田海文出生于陇南市文县,对于陇南山区“任何一抹绿色”都如数家珍。他说,随着近年“数字林业”等高新技术手段的投入使用,通过卫星遥感可以随时掌握林区的“风吹草动”。

  近年来,陇南市致力打造一个城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抱、城外绿海田园的生态体系。据统计,三年来,当地投入资金5.8亿元,新造人工林117万亩,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到95%,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陇南市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该市绝大多数县区还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全市城区建成公园38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田海文说,陇南市主城区宪法主题公园、湿地公园,“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景观建设等一大批项目落地成景,富有地域生态文化特色的一批景观大道将美景串珠成链,把陇南装点成“绿色明珠”。

  田海文还清晰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汛期的暴雨天气,陇南境内的滑坡泥石流如同“家常便饭”,道路经常被毁致交通长时间中断。但随着林草覆盖等生态持续好转,近年除了百年不遇等偶然性的极端天气外,民众基本上很难再有昔日那般“狼狈不堪”和“提心吊胆”的记忆了。

图为陇南市宕昌县官鹅沟风光。(资料图) 王胜利 摄
图为陇南市宕昌县官鹅沟风光。(资料图) 王胜利 摄

  野生大熊猫种群呈增长趋势 野猪泛滥成灾还待调控

  陇南是甘肃森林覆盖率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当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增多,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随着林区栖息地逐年归于平静,加之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甘肃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陇南市境内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有111只,占全省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八成。

  “大熊猫活动范围明显扩大,迁徙通道更加畅通,拍摄率和遇见率明显提升,种种迹象表明,陇南野生大熊猫种群呈增长趋势。”田海文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将陇南市大熊猫分布区整体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裕河分局,野生大熊猫整体保护面积也有较大幅扩大。

  近年来,享受到“生态红利”的野猪等部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出现超载,甚至泛滥成灾。经官方统计,2016年至2020年期间,陇南发生野生动物人身伤害事件21起,致伤亡23人;发生野生动物致害逾14万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

  “其中野猪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致人伤亡19人,造成农林经济损失达3.9亿元。给当地民众人身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对林缘区群众茶叶、果树、农作物、牲畜等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田海文认为,像大熊猫这样的稀有动物怎么保护都不为过,但对于成灾野猪,还有待依法依规进行“种群调控”。

  “5G+智慧林业”完善资源保护体系

  自2012年以来,陇南相继开展了“利剑”“打击非法征占林地专项行动”“打击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实现近二十年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的持续“双增长”;建立GIS矢量数据库和林地“一张图”,资源管理手段得到有效创新;实现连续28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连续21年林区无重大林业生态事故发生。

  田海文坦言,尽管近年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果,但由于陇南林地面积大,山大沟深,林区交通基础弱,森林防火和资源监测手段还比较落后,管护任务十分艰巨;加之陇南地处陕、甘、川交界处,周边已发现松材线虫病,面临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田海文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提高资源监测手段,打造“5G+智慧林业”,完善林草防火预警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利用信息采集与大数据处理手段,加强多部门数据共享交流,统筹各方力量,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资源保护体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