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通联来稿选登> 正文内容
嘉峪关市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6日 10:23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16日电 (通讯员 魏晓丽)嘉峪关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在组织领导上高站位、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在助力发展上见实效、在强化保障上抓落实,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奏响“团结曲”,开出“团结花”,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乡村繁荣发展的振兴之路。

  突出党建引领,唱好“重头戏”。一是组织领导“重谋划”。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周密安排部署,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源动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搭建组织架构,不断健全完善包片包村包组机制、压实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形成镇村干部齐抓共管、广大村民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二是理论学习“重提升”。利用“三会一课”、党员冬训、外出观摩、主题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提高广大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方针在农村落地生根。三是细化职责“重落实”。镇党委由主要领导分管民族工作,明确1名民族工作专干,并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突出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一是建阵地“强基础”。以镇政府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贤馆等为主阵地打造民族团结宣传长廊,绘制通俗易懂、富有民族特色的宣传教育画卷,充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文化知识。同时,在各行政村建立“民族文化小屋”,为各族群众提供交流、学习、服务平台。二是重宣传“造氛围”。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通过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利用“村村响”广播、微信公众号、钉钉群等新媒体推送党的民族政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扎实推进民族进步创建进村镇、进学校、进家庭,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抓载体“激活力”。依托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阵地场所,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锅盔美食节、乡村旅游节、经典诵读等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各族群众投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生动力。

  突出创新发展,开启“新征程”。一是产业融合“促增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新元素,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共享民族团结新珍馐,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积极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改善民生“增福祉”。大力实施“双促双增”帮扶行动,精准扶持各族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林果业、种植业等优势产业,稳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首位。三是整治环境“靓村庄”。按照“三清两改一绿一提升”工作要求,以“五美五化一习惯”为标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等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各族群众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突出交流交融,构建“馨家园”。一是互联共商“促民主”。吸收少数民族群众加入村民议事会、孝善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参选村两委会成员,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村级事务讨论、决策,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提升议事能力。二是排查化解“促和谐”。按照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镇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针对关系各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排查,及时跟进、定期回访,全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三是选树典型“促融合”。鼓励各民族群众参与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文明户等“三好一户”评选活动,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五星级文明户”“最美雄关人”“新乡贤”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孝老饭庄,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