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万象> 正文内容
环县九旬老人袁希珍一家19名党员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5日 12:0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5日电 (通讯员 解天文 王静)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选择。在庆阳市环县曲子镇孟家寨村九旬老人袁希珍家,一家“四世同堂”,包括已故的袁希珍的父亲袁廷安在内,家里已经有19名共产党员。在袁廷安和袁希珍的感召下,他们家红色家风代代传承。

  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

  “我今年96岁了,22岁那年,参与了孟家寨战斗,在前线为红军抬担架,这也是这辈子做过最光荣的事情,希望我的后辈儿孙都能够兢兢业业的为共产党做事。”袁希珍说起自己参军的那段历史,精神倍加。

  袁希珍是孟家寨村人,虽然有些驼背,但行走自如,身体十分健朗,说话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提起过去的烽火岁月,他神情有些激动。

  1936年6月,红军西征解放了曲子、环县,但仍有部分陕甘独立师留守曲子,在孟家湾一带驻扎。1947年5月,马鸿逵部的一个骑兵连与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的一支队伍在孟家寨村马岗子相遇,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

  在激烈的战斗中,西野二纵参战部队伤员众多,为了尽快让所有伤员随从大部队转移,部队号召当地青年报名参加担架队支援前线,当时,袁希珍的父亲袁廷安是村里唯一的一名党员,听到号召后,他就立即为22岁的袁希珍报了名,随后,袁希珍与当地19名青年共同组建了“农民支前医疗担架队”,极速来到前线护送伤员,离开孟家寨村后,部队一路经马岗子到环县,再转战至定边、盐池等地。

  “在护送伤员的过程中,小的战役不间断,护送的担架员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危险,有的担架员就地被敌军炸的身亡了。”袁希珍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

  虽然随时都面临伤亡的危险,但袁希珍和队员们仍然舍身忘我地护送伤员,尤其是榆林战役打得异常艰辛,当时战况激烈,伤员众多。“我们冒着枪林弹雨转移伤员,为了多救一个伤员,当时仅靠一个窝窝头充饥。”袁希珍回忆道。

  经过这次战斗经历,袁希珍意识到了入党的重要性,只有成为党员,才能够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随后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当时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一直到1985年,年过花甲的袁希珍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已经60岁,但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已有30余份。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我父亲做事总是十分积极,自己总要比别人多做一点事情,1958年,因为积极参加当时的水利工程建设,表现突出,被水利工程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在他的心目中,回报党恩,就是要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点事情。”袁希珍的儿子袁琪说。

  受父亲袁希珍的影响,在新时代,袁琪认为多做公益事业就是对党恩的回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0年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春节顿时宁静,为了疫情防控,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抗疫之中,袁琪一家人也不例外,都在为抗疫而身体力行。

  袁琪所在的小区,被人们戏称为“三无小区”,为了保障小区内78户人家的出行安全,袁琪主动向社区请缨,担任该小区的“楼长”,做好来往人员的出入登记,掌握流动人员信息,及时和社区沟通交流,随时汇报相关情况。袁琪的儿子袁丽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参与疫情防控值守,主动为抗疫捐款。

  “在抗疫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人居家隔离,儿子在外值守,我在小区负责,大家都各司其职,为抗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袁琪说。

  红色基因永不相忘

  在袁琪的家中,存放着一个长达55年的瓷杯,袁琪十分珍爱这个杯子,总把它存放在柜子里。瓷杯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展现着时代烙印。

  1966年,袁琪还是一名初中生,为响应政策号召,上山下乡做宣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买了这个瓷杯。据袁琪回忆,他当时身上背着一个草绿色的背包,这个杯子就拴在旁边,一是为了方便喝水,二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为人民服务”这个标志,引导学生要身体力行,为党和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当时都是从小泉子里舀水喝,那时,水源不充足,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遇水就舀一杯子喝完,不允许随便浪费一滴水。”袁琪说道。

  如今,袁琪已经住上了三室两厅的宽敞楼房,家里也用上了自来水,水源很充足,用水也十分方便。但是袁琪始终没有忘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有时候,他看到家人把水龙头开得大一点,水溅到外面,就劝说家人,不能因为现在生活富裕了,用水方便了,就随便浪费水。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每当我看到这个杯子,我就会想起以前那些艰难的日子,都会想起老一辈革命家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所做的努力,我经常叮嘱我的儿子孙子,一定要把这种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袁琪说。(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