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渭源乡村多措培育产业集群延链条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 16:0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2日电 (通讯员 王亚雄 甘俊仁)今年,渭源县锹峪镇立足全镇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农村“产业兴旺”,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五个建设”,发挥“产业集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大力建基地、创品牌、促融合、富乡亲,在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

  时下,走进该镇蔬菜产业基地,拖拉机声轰鸣,大棚里除草的工人们一字排开,棚里的辣椒等作物长势喜人,整个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锹峪村村民余海峰说:“把自己地里的农活儿干完以后,在这基地的合作社务个工,一天100块钱,对农民农闲时候的收入,每个月的收入能保持住,好得很。”

  据了解,该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按照“5113”要求,合作社积极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保证在产前、产中或产后与农户进行合作联结,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基地的建设,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户脱贫致富步伐,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传统产业和新型种植产业的技术水平。

  该镇迎门川蔬菜产业基地负责人邱小平说,基地上今年种了116个钢架大棚(蔬菜)。年初培育万寿菊苗子,万寿菊育苗比较好,预计一个棚里是10万株,收入在4000元左右,万寿菊育苗罢后,就开始种辣椒,辣椒还种了13个日光温室,今年长势也非常好,辣椒预计收入一棚在8000块钱左右,加下来,一个棚的收入就是1.2万元左右。吸纳本地的闲散劳动力,每天是20人左右,妇女一天是80块钱,男性一天是100元。

  今年,该镇结合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建成新丰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健全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新丰村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温忠说:“合作社产生的收益分两块走。第一块为15户易地搬迁农户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另一块资金(收益金)为了壮大盘活村集体经济,每年乡村集体经济注入不低于40000块钱的收益。”

  走进该镇古树村万寿菊种植基地,万寿菊苗长势喜人,映照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今年,该镇紧密结合全镇特色优势产业及新型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万寿菊等新型产业,万寿菊等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等农资47余万元。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签订协议600多份,合作社组织种植技术培训15场次,发放种植技术宣传单700多份,保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完成,建立集中连片、机械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提高了该镇特色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形成推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锹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张晓亮说:“今年,全镇万寿菊种植亩数达到1000亩,等到花期成熟以后,有专门的公司进行收购。按照长势,每亩产量能达到2000——3000公斤,按市场价格测算,每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从长期看,种植户也就多了一个增收的渠道。”

  在此基础上,该镇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条件,围绕农业产业园以及产业基地建设,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农户主体、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锹峪镇产业办主任钟博说,全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锹峪镇现代农业强镇建设,打造“三园两片区”,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建立集中连片,机械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提高全镇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民俗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动“景区变产区、劳作变体验、果园变乐园”,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全面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效益,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锹峪镇生态发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