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媒体看兰州新区> 正文内容
兰州新区培育西北寒旱无籽西瓜:"北瓜南下"江浙粤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0日 14: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八月中旬,兰州新区秦川园区铧尖村无籽西瓜种植基地。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0日电 (记者 魏建军)进入8月以来,7000多亩连片的白色大棚,成了兰州新区今年主打的“消暑基地”,当地培育的西北地区寒旱无籽西瓜,陆续南下“征服”江浙粤等南方市场,不仅吸引了全国客商地头“抢货”,很多线上订单,也让瓜农们“措手不及”。

图为农户采摘无籽西瓜。 杨艳敏 摄
图为农户采摘无籽西瓜。 杨艳敏 摄

  近日,记者走进兰州新区秦川园区铧尖村无籽西瓜种植基地,瓜香四溢,陆续成熟的西瓜,在地头“等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昌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满承斌,带着村民和全国各地的收购商忙着摘瓜、装车、称重……“每个大棚基本可以精确到有330个瓜。”满承斌说。

  44岁的安徽西瓜种植户刘军,今年第一次来西北“淘金”,在老家种了十几年西瓜的他,也算是种瓜“老手”了。和他一同前来兰州新区种瓜的,还有好多老家的同行,他们在这里每人承包了几十亩地,准备大干一场,“不赚个五六十万都不想回家。”刘军坦言。

图为无籽西瓜。 杨艳敏 摄
图为无籽西瓜。 杨艳敏 摄

  “那边经常快要收获了台风就来了,一个月晴天不多。这边晴天多、温差大,西瓜就是甘甜。”刘军认为,在这里种瓜,相对干旱,病虫害也小,他很看好这里。不过,西瓜成熟期前夕,个别瓜秧出现“莫名枯死”现象,这让刘军和其他种植户们十分头疼,这种情况他们也是头一次遇到。

  凭借他们种植的经验,刘军认为这可能与土壤盐碱化有关。“我们都是第一次在西北种瓜,没有经验。”刘军说,来这边创业,确实很操劳,每天要亲自奔波在田间地头,“刚来140斤,现在114斤。”他坦言,今年估计有点“亏损”,但他心态很好,“赌博也不可能每场都输”,有了这次经验,来年肯定会有更大的丰收。

  2020年,秦川园区流转耕地5700亩,建设以美都、麒麟无籽西瓜为主要品种的兰州新区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产业园。目前,已完成7528座简易温室大棚建设并种植,第一批2000余座温室大棚无籽西瓜已上市交易,预计全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今年,秦川园区以市场需求和综合效益为导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联动,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无籽西瓜从2月初搭棚建设到如今上市销售,短时间内实现了设施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华丽转变。

  “单层拱棚、错茬种植、北瓜南销,一年可以种三批。”秦川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葛军祖表示,为了进一步扩展西瓜销售渠道,秦川园区通过“北瓜南销”模式,积极联系对接南方市场,让西北的无籽西瓜走进了南方大型综超及酒店,几乎每天都有客商来到这里进行收购。

  铧尖村党支部书记景博文说,农忙时,务工人员开的车能停满路两边。以前这里种植青储玉米,效益低,现在农户不仅土地流转有收入,在大棚里干活每天还有130-200元不等务工费。高峰期有近千人在该基地务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子,带动农户人均月增收3000元。

  无籽西瓜,是昌缘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引进培育的主打高端农产品。该合作社主要以农业科技转化为抓手,以公司加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在原有高产优质玉米、燕麦、高原夏菜基础上,不断引进适合西北旱寒地区的高附加值农作物。

  据该合作社经理满恒介绍,无籽西瓜产业园除每年直接支付农户171万元劳务费外,直接带动当地农户500余人稳定就业,稳定增加就业收入超1000万元。下一步,该产业园除了提质增效,还要延伸产业链,让来自大西北的寒旱无籽西瓜,“甜”到全国更多地方。(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