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媒体看兰州新区> 正文内容
兰州新区筑牢全省疫情防控“第一防线”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 12:18    来源:兰州新区报
分享到:

  兰州新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全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同防”防控策略,有力有效超前防范,严把省门“第一关”,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高位推动 扛牢政治责任

  新区认真落实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迅速召开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会议,立即重启联防联控应急机制,并结合新区实际,对疫情防控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党工委领导班子坚决做到把责任扛起来、把任务担起来,带头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确保发生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处置,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精准性。同时,超前做好预案,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举措,做到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人员队伍、经费保障、物资储备“五个到位”。加强统一指挥调度和上下左右的衔接配合,强化信息沟通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科学研判 织密防控体系

  实施“网格化”排查,对辖区内所有住户和中高风险地外来人员等进行“滚动式”摸排,对摸排发现的中高风险地区来新区人员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表”,对与已确诊病例人员行动轨迹有重叠、有密切接触或可能接触的人员,逐一落实随访、体温监测、隔离等措施。截至目前,排摸中高风险地来新区人员514人,已全部按照要求进行管控。

  发挥智慧城市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多部门信息共享联动,形成疫情相关方多源数据监测、交换、汇聚、反馈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疫情发展进行实时跟踪、重点筛查、有效预测。注重依托全省健康信息平台,做好疫情确诊和疑似病历汇聚、分析、应用,服务疫情防控、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

  认真落实“非必须、不举办”原则,暂停或取消参与人员较多的公众聚集活动、大型会议及非必须的公务活动,减少赴省外旅游,避免和中高风险区域人员接触。

  精准施策 加强源头管控

  强化重点区域管控,通过大数据对来新返新人员早准备、早安排、早报备、早管控,提前安排专人专车在“两站一场”等候、走专用通道,设立市州疫情防控接人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确保做到“点对点”无缝衔接。

  加强后备医院医护人员定期补充轮换,科学规范做好入境解除隔离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来新红、黄码人员闭环管控,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网格化闭环管理。新区后备医院国内留观点累计管控留观5089人,现留观144名,代管入境解除隔离人员119名。

  强化关键部位管控,对国际国内航班严格区分,对国外回国人员包机、车辆严格消杀,垃圾进行“闭环销毁”。对新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地毯式”督导检查,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四早”规定,严禁非必要探视,严格一患一陪护,每周对“四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强化医疗机构首诊负责、零报告制度,优化就诊流程,严防院内感染。

  强化重要环节管控,依托“甘肃省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施冷链食品智慧监管,实现流入新区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追溯。建立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和“双采双检”预案,每周对冷链运输、冰鲜水产品及经营场所环境、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累计抽检冷链食品、环境及从业人员采样近万份,有效阻断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播。

  统筹协调 提升防控能力

  准确研判疫情形势,对医疗机构治疗药物、消杀药品、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储备情况详细摸底,及时测算应急物资需求,确保生产不停顿、供应不掉链、市场不断供。目前,已与九州通公司签订300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协议,提前储备防护用品,确保紧急状态下3个月的防疫需求。

  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专业人员配备,建成两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动态储备30万人次检测的试剂耗材,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具备日检测10万人次的能力,可满足“应检尽检”“适时抽检”“愿检尽检”的疫情防控需求。

  加快接种进度。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地区人群接种,通过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点、重点场所上门接种等措施,尽力满足群众接种需求,严格规范管理,健全疫苗运输、储存、接种全过程监管,累计接种31.28万剂次,“一老一小”接种工作按期开展有序推进。 记者 史晓峰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