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媒体看兰州新区> 正文内容
兰州新区9年筑“绿长城” 碎片化荒山荒坡化零为整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7日 1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兰州新区城市一景。(资料图) 丁凯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7日电 (记者 魏建军 杨艳敏)“原来这地方就是两山丘夹一沟,沟里是没有灌溉保障的低质耕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山丘是基本没有植被覆盖度的林地,造林绿化难度大、成本高。”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邱丰东说,如今,零散耕地林地经过规整,“上林下草”种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9年来,兰州新区完成了造林绿化20万亩、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的做法,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为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探索出新路径,获评为“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图为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料图) 丁凯 摄
图为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料图) 丁凯 摄

  “上林下草”修复黄河上游生态

  兰州新区位于黄河上游、地处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低丘缓坡区域腹地,海拔在1500-220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地表植被覆盖稀少,土质疏松、湿陷性强、保水能力差,黄土层长期受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成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

  自2012年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在甘肃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近年,以建设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目标,开展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土地性质不变,耕地还是耕地,林地依然是林地,只是发生了一点位移。”邱丰东说,集中整理后的土地,由零散几亩、几十亩,规整为成千上万亩,全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土壤扰动、土壤改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等手段,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据邱丰东介绍,破除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管一段的狭隘观念,采取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方式,造林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地域特点的经济林果与生态防护林带,先后种植了适合新区生长的山楂、梨树、槐树、榆树、玫瑰等苗木以及优质饲草等作物。

  值得一提的是,“上林下草”,即上面种植经济林果,下面种草,“两套‘生态班子’共同呵护兰州新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区。”邱丰东说,转变了过去“下雨就起洪、刮风就起尘”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贫瘠地貌,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产业化体系。

  邱丰东说,“农业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的生态发展模式,推进林药、林草、林花、林果等相结合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小面积、轻管护、低效益的单一植树造林向以现代林业、全域绿化为主导的生态林业转变,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林效益共赢。

八月中旬,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 杨艳敏 摄
八月中旬,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 杨艳敏 摄

  筑牢陇中平原“绿色长城”

  9年来,兰州新区规划实施了石门沟经济林生态修复示范区、段家川生态修复示范区、现代农业公园、景中高速绿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南部6.3万亩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等18个项目,加强城市绿肺、绿道、绿环、绿轴建设。

  不仅如此,兰州新区还在北侧谋划实施北部生态修复屏障。邱丰东表示,这不是单一种树,山沟里耕地不变,种植苜蓿,山地造林,石山没法造林采取封育的方式,使其自然恢复。打造一条宽2公里、长40公里的生态屏障,成为守护兰州新区乃至陇中平原的“绿色长城”。

  秦川园区地处兰州新区北部,护绿责任重大。“建设新区乃至兰州市北部生态屏障,我们一直在努力,突出绿色发展底色,打造北部生态屏障,这些工作都是已经在做和长期要做的。”秦川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葛军祖说,促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该园区还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区建设,大力实施撂荒地整治、造林绿化、空闲地复绿等生态绿化工程,复垦复耕撂荒地8.3万亩、空闲地复绿4900亩。推进段家川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打造新区北部防护林带和绿色生态长廊。

  通过9年生态修复等系统治理的试验探索,兰州新区将碎片化撂荒地、未利用地、分散宅基地整理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宜林地和连片宅基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植被成活率明显提升,风沙扬尘天气减少、降雨量明显增多,并被确定为甘肃陇南等地质灾害移民安置区。

图为兰州新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林蔬”产业培育基地。(资料图) 魏建军 摄
图为兰州新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林蔬”产业培育基地。(资料图) 魏建军 摄

  甘肃山区移民的绿色家园

  在邱丰东看来,通过9年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实施垄丘缓坡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治理,不仅能改善区域生态功能和发展条件,为新区实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拓宽空间,还可承载生态移民和受灾地区群众移民安置,将为打造兰西城市群提供更广阔空间。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作为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将荒山荒坡等碎片化土地化零为整、提升改造,宜农则农、宜林则林,集约利用、发展产业,可实现节约占用耕地资源50%以上,达到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移民安置区,就在绿色公园里。

  八月中旬,甘肃甘南州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首批180户875人远离故土,搬迁至数百公里外的兰州新区。新区利用现代农业公园规划建设的灾后重建农村安置住房200套,用于这180户搬迁移民安置,并搭建就业平台,促使移民“就近有钱赚”。

  近日,兰州新区农业产业移民技能提升培训开班,邀请省内外农业领域相关专家开展果蔬、花卉等技能培训。西岔园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罗航表示,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秦东农投公司等单位,目前已吸纳近百移民就近务工,让绿色生态家园成为移民们的“心安之所”。(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