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民生> 正文内容
兰州红古区:培育财政新增长点 履职责管好“民生账”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12:1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0日电 (通讯员 米海萍)近年来,兰州市红古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重点领域,推进高质量党建工作,积极培育财政新增长点,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践行财政使命担当。

  讲政治把准“方向盘”

  “在工作中,我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谋划财政工作、推进财政落实的实践中,切实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红古区财政局负责人张鹏介绍说。

  近年来,红古区紧紧围绕全区战略部署和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在党的建设上筑堡垒,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在稳定发展上保民生,在服务大局上出实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据了解,近年来红古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累计达66.5亿元,通过开展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和“5+1”专项提升行动,“两不愁三保障”高标准实现,661户2012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顺利接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跨越。

  张鹏介绍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他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积极发挥财政工作的使命担当,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抓党建提升“组织力”

  红古区以提升组织力为突破口,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通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优化支部设置,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队伍建设,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从而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内制度,高标准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同时,加强党员分类管理,让在职党员有作为,落实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把学习教育、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纳入积分制管理,作为考核和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退休党员有温暖,依托老年社会组织、老年大学等,采取上门送学、远程教育等方式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教育。

  重监管筑牢“防控墙”

  面对疫情影响,红古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做好疫情资金和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建立疫情防控资金拨付联动机制,开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构建起疫情防控财政资金拨付、应急采购、监督检查的财政应急保障体系。同时,积极主动与疫情防控指挥部、各预算单位对接,全面了解防疫资金需求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

  红古区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摆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强化履职担当,以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财政系统相关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形势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守行为“底线”,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结合审计、巡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整改落实,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对财政工作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同时,严守纪律底线,强化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发送节日“提醒”信息,及时通报违纪违法案例,组织开展财经法律法规业务专题学习,树牢干部职工法纪意识,筑牢廉洁从政思想防线,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履职责管好“民生账”

  今年来,面对增收节支压力,红古区坚持民生导向,采取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

  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中,统筹支持全区生活物资采购、医疗物资保障、交通行业运行等,全力保供应稳运行。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决保障基本民生支出。

  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将支持乡村振兴、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补齐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短板作为财政保障重点,统筹财力抓好落实,提升财政民生工作质量和精准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