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兰州七里河区: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 15:51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0日电 百合产业合作社订单不断、大棚里市民们采摘草莓、红意渐浓的车厘子压弯了枝头……5月上旬,走进兰州市七里河区各个乡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新技术”赓续百合产业辉煌

  “几年来,我们通过技术改良、提高百合种球繁育质量,不断降低种球成本,缩短百合生长周期,服务老百姓。”近日,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李斌表示,近年来,七里河区重点解决百合种植出现的种球退化、土壤养分降低、种植管理不科学、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以鳞片扦插繁殖技术、茎尖脱毒繁殖技术等为突破,科学提高种球质量和种植产量,总结形成了兰州百合的栽培集成新技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核心,政策是保障。成本降下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增收了,乡村振兴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李斌说,七里河区通过百合增产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全区百合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未来,该区也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提高单个百合的商业价值,推动百合亩产从走“量”转变为提“质”。

  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百合综合研究试验示范基地,李斌和明旺合作社理事长康明旺、堡子村村民冯安宝一起讨论新技术。

  康明旺说,自己就是用百合基地的种球,经过几年的摸索,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等新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通过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种植出来的百合,不仅形象和口感都有了提升,而且每颗重量都在3两到6两,每斤都能卖30块钱左右,价格提升了一倍。”康明旺说。

  冯安宝家里从父辈起就种植百合了。近年来,冯安宝跟着百合基地做百合技术的改良工作,跟着基地一起试验新技术。用基地提供的种球、肥料,在技术员指导下种植,他家百合的亩产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

  “技术员们隔三岔五就来基地把大家召集起来,讲授新的百合种植技术。从施肥、调制农药到种植技术,都会为大家答疑解惑。”如今,冯安宝家的百合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收入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村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石板山村地处七里河区彭家坪镇南部山区,距兰州市区约11公里,农民收入主要以果树、蔬菜种植为主,劳务输出为辅。该村有多座日光温室,主要种植草莓、花卉、提子、蘑菇、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该村设施农业种植的草莓和蔬菜主要以采摘为主。

  石板山村村民郝正虎的儿子郝荣刚,是兰州联兴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这家合作社以种植草莓闻名全村,因为口感甜美、品相上乘,每年他家的草莓上市都会接到很多订单。

  如今,合作社的草莓大棚也逐步走向“高科技”。2021年合作社将传统大棚进行改造,取消传统大棚的立柱,开辟立体栽培架,扩大大棚种植面积,打造现代新型日光温室。同时,大棚还采用温室机械化卷帘技术,减轻劳动强度,增加了大棚的日照时间。

  “经过改造后的大棚,产量从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产量翻一番。除去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波动,每棚的收入也能增加1/3。”李斌介绍说。

  同时,为了草莓果实质量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七里河区不论从草莓品种的选择,到草莓种植技术的改进,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多方面的探索,让石板山村的设施农业有了很大提升,也带动了全村产业发展。

  据了解,七里河区牢牢抓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这一关键,持续在产业、就业、交通、生态、金融方面上下功夫。产业扶贫方面,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渠道”的目标,印发《七里河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奖补扶持办法》。围绕设施农业、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养殖和经营主体培育,安排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实施产业奖补项目。目前全区已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5家、各级合作社337家,实现脱贫村合作社全覆盖。

  “异果特菜”采摘游铺就致富新路子

  “啥都准备好了,我现在就等5月20号成熟开采了!”近日,看着自己种下的2000多株车厘子即将成熟,张永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张永是彭家坪镇周岩坪村家栋稀特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去年是他第一次尝试“车厘子采摘”,没想到非常成功。尝到甜头的他继续在种植技术、用肥用药等方面精心打理,期待能卖上好价钱。

  走进车厘子采摘园,一株株尚未成熟的车厘子压弯了树梢,虽然距离车厘子大批量上市还有十多天,但它们厚实的肉质、饱满的个头已悄悄激活了大家想尝鲜的味蕾。

  “去年采摘从5月20号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底,客流量日均有100多人。今年我预计客流会更多,保守估计这30亩的车厘子纯收入不低于30万元。”张永说。

  在家栋稀特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即将上市的车厘子,稀特菜更是为合作社带来可观收益的“主打产品”。

  张永介绍说,“稀特蔬菜主要供应酒店、大餐厅,平时每亩可收入5万元左右。目前合作社有170余亩大棚菜地,主要种植紫芦笋、紫贝天葵、薄荷叶、羽衣橄榄、田七、仙人掌等特菜。车厘子加上稀特蔬菜,今年我的纯利润能达到200多万元。”

  据了解,该合作社不仅带来了经济和生态的“双丰收”,还解决了不少周边农户的就业问题。目前,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108户。

  黄峪镇中庄村村民李凤兰是合作社员工之一,她说,这几天田里的蔬菜还没有种植,大棚蔬菜刚好可以错时上市。在合作社工作每天可以拿到100元的工资,此外,李凤兰家里也种点地,一年的收入比较可观。

  近年来,合作社的稀特菜售往兰州市各酒店、饭店等餐饮企业外,也通过把各类水果、常规类蔬菜大棚打造成采摘棚,满足周边市民的采摘需求。

  家栋稀特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七里河区积极走好城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之路的缩影。城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之路也是未来七里河区发展的重要方向。该区按照“城市田园生态公园”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对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新勾画、新定位,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发展,全力推进“三个乡村振兴带”建设。(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