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回望五凉》系列之文化篇:史不绝书、独具特色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7日 16:1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五凉时期,各个政权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五凉时期的典章制度是隋唐制度的源头之一。

  五凉时期,经学精英辈出,学术成果丰硕。《古今文字》是江式家族将中原学术与河西学术融会贯通、精心集撰而成的经学名著。

  河西学者所取得的成就填补了魏晋玄学的空白。《人物志》是魏晋玄学名作,刘昞通过作注将其介绍至河西地区。陈寅恪(que)先生特别欣赏刘昞所注《人物志》,称之为“中州绝响。”

  五凉统治者普遍重视史学。前凉最早建立史官制度,加之私人修史之风兴起,推动了史学发展。仅以《凉书》和《凉记》而论就有数种,成为后来北魏崔鸿撰修《十六国春秋》的底本。

  五凉时期,出现了一批对影响较大的天文学和地理学著作。《玄始历》撰于北凉玄始元年(412年),祖冲之在编制《大明历》时,吸取了其研究成果。阚骃编撰的《十三州志》共十卷,是一部全国性的地理总志。郦道元《水经注》引用《十三州志》材料多达百余条。

  当时河西地区文学创作非常繁荣,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前凉君主张骏的《东门行》,段业的《龟兹宫赋》,宗敞的骈文等等堪称佳作。五凉时期的民歌与北歌相同,后凉时期流传的《朔马谣》为其代表作。

  五凉时期,东来西往的佛教僧侣汇聚河西,驻锡停留,翻译佛经,成就斐然。竺法护、佛图澄、鸠摩罗什、昙无谶、师贤、释惠高等高僧云集河西。凉州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

  当时西域乐舞传入河西。在流传过程中,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以及从中原地区传入河西的清商乐等四乐盛行,争鸣于世。这些乐舞,对中原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凉时期河西地区的绘画艺术达到较高水平,北凉石窟壁画及魏晋墓葬壁画砖等珍贵的文物资料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成就。武威天梯山石窟北凉时期菩萨壁画、敦煌“早期三窟”壁画、河西魏晋墓壁画反映出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

  北凉石塔体现着佛教初传中国时的雕刻模式、审美观念与宗教内涵,在中国艺术史和宗教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研究价值。北凉时期,以天梯山石窟为代表的“凉州模式”诸多石窟,影响了中原石窟艺术风格,成为石窟艺术神圣的殿堂。1986年,被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命名为“凉州模式”。“凉州模式”为之后“平城模式”“龙门模式”等中原地区石窟造像模式提供了先例。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