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甘肃庆阳传承千年指尖非遗 巧手技艺绣“香包经济”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6日 2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6日电 (杨娜)“第一次看到庆阳香包,深受震撼”。来自深圳的郑振格26日走进琳琅满目的香包展会现场,颜色样式功能各不相同的庆阳香包让他眼花缭乱,作为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参会嘉宾,在工作之余,他此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替家人朋友购买地域特色浓厚的庆阳香包作为伴手礼。

  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当日开幕,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甘肃省14个市州的1000多家企业、千余名客商参展参会。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庆阳市,将在为期5天的节会期间,向外界全面展示香包刺绣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非遗”。

9月26日,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九美旦增 摄
9月26日,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九美旦增 摄

  郑振格走进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的展览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左焕茸现场为他讲解各种香包的不同功效及佩戴要求,并根据他的使用需求向他推荐适合送给朋友和家人的香包。左焕茸说,通过节会,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客商知道了香包这项庆阳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当地香包产业的发展。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是甘肃省的东部门户城市,农耕之源、岐黄故里、红色圣地、能源新都、数算枢纽“五张名片”让今日的庆阳拥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传承久远的庆阳香包随着远古图腾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已经成为陇绣中的艺术珍品,成为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文化精品,成为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

  据了解,截至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企业达200余家,年产香包1000余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02年以来,庆阳市已举办了十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全面展示了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提升了庆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授予“美丽中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

图为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图为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此次节会举办文旅论坛、展示展销、招商洽谈、文艺演出、旅游踩线及陇上味道传统美食品鉴等多项活动,展示展销陶瓷玉器、文房四宝、香包刺绣等20多类上千种非遗文创产品,同时将开展《魅力庆阳》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演出,着力打造文化的盛会、艺术的盛宴。

  “庆阳香包是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的典范性文化产品,是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举办第十八届香包民俗文化节,旨在以香包为媒、节会为台,汇聚专家学者、企业客商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香包产业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让庆阳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活力。

图为香包节上,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图为香包节上,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马小玫表示,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打造文旅示范基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持续加强与庆阳的交流合作,助推独具特色的庆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带着自己和丈夫三十多年来收集的庆阳香包民俗用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在此次展会上举办了香包收藏展,她想通过这些接地气的衣物用品向大家展示庆阳香包悠久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

  “庆阳香包传达了刺绣人最淳朴美好的祝福,没有人会拒绝这份美好。”以此次香包节会为契机,刘兰香将带领团队继续研发设计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的香包刺绣作品,将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