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丝路新语> 正文内容
甘肃处治黄土地区湿陷性病害促交通通道转"经济走廊"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6日 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甘肃境内高速公路。(资料图) 孙茜  摄

  中新网兰州7月6日电 (张婧 宋子昕)“湿陷性黄土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压缩饼干,一般情况下比较密实和坚硬,但遇水就软化变形,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形状。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变形,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变、不连续和不可逆性,给黄土地区公路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6日,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乔小兵说,甘肃省公路建设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尤其是陇东、陇中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

  当日,甘肃省平凉至天水等6条高速(一级)公路通车试运营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此次通车试运营开创了甘肃高速公路建设史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历史。

图为甘肃境内高速公路。(资料图) 马海文 摄
图为甘肃境内高速公路。(资料图) 马海文 摄

  乔小兵介绍说,针对此次通车公路大多位于甘肃省黄土覆盖面较广地区的特点,他们在各条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均采取了有效可行的各类处治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路基填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加强现场检测,有效增加原始湿陷性黄土强度,降低湿陷性黄土的可压缩性,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各项处治措施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有显著效果,且安全可靠、节约成本,有力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湿陷性黄土一直是影响和困扰公路建设的世界性难题。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分布范围广,湿陷等级高,是黄土水敏感性和湿陷性最强烈、区域特征最明显的地区。

  由于黄土湿陷性对于公路建设的影响,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就要设法进行有效处治。乔小兵表示,近年来,甘肃省交通建设单位针对黄土地区湿陷性病害处治积极展开了各项有针对性的研究,包括“黄土地区公路隧道修筑技术”“黄土路基压实技术研究”等在内的专项研究成果丰硕,形成甘肃省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及施工技术等地方标准。相关成果及技术规范已经在省内多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得到积极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建勋说,这6条公路总里程593公里,全省70个县区实现通高速,与陕西、宁夏、青海的省际通道出口新增5个,标志着平庆地区北至银川、南至西安大通道全面贯通,延安至九寨沟通道高速公路主体成型,纵贯陕甘宁革命老区和陇东南经济带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全面形成。

  刘建勋还说,6条公路覆盖和服务人口达到500万人,将有力促进平凉、庆阳的煤炭、石油等能源,及优质农副产品运输,加速“交通通道”向“经济走廊”转变,对推动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六盘山片区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