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践行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古浪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8日 14:53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金秋的古浪,天蓝水清山绿,大地色彩纷呈,如诗如画。

  祁连山下,腾格里沙漠南缘,河西门户……自汉代开始,汉、藏、蒙古、回等各族群众在古浪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往来迁徙、融合交汇、相互依存、携手相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互鉴互通,共同缔造了古浪悠久的历史文化。

  今天,在古浪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多元文化在这里并存融合,演绎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生动历史。

  近年来,古浪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古浪时的重要讲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根植人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在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党的领导是根本

  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古浪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由县委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并设立创建办公室,制定先关方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关于制定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创建工作机构,建立民族事务委员单位工作制度,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制度,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友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古浪县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扎实推进。

  在党的领导下,古浪县各族群众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了全县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充分体现到了全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共同谱写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乐章。

  经济发展是基础

  青山滴翠、瀚海涌绿、田野飘香、村庄蝶变……走在古浪县海子滩镇和谐村、直滩镇团结村、发展村三个少数民族聚集村,村子美了,村民们团结互助,一起发展种养产业,东乡族、回族同胞富了。

  群众得到的实惠多不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不强,是检验民族团结进事业发展成效的标尺。

  古浪县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摆到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加大少数民族聚居村民生投入,解决灌溉水渠、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问题,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补足发展短板、改善发展条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家庭,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协奏曲”。

  自古浪县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以来,一座座新建的安居房,一条条硬化道路连接起村庄农户,一座座设施完善的校园书声琅琅,一栋栋产业兴旺的日光温室、养殖暖棚欣欣向荣……生活在古浪县南部高深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与其他各族群众一起搬迁到黄花滩移民区,实现了“安居梦”,并在新家园携手共进,一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古浪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与时俱进地调整完善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政策,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为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贷款,支持少数民族群众新建养殖暖棚3220座,养殖肉牛5160头、肉羊6.37万只,培育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120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到全县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和“8+N”主导产业的总体发展大局当中,进一步夯实致富产业的发展基础。

  同时,古浪县深入实施“原味古浪”“八步沙”区域公用品牌提升行动和两个“三品一标”建设,使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使少数民族群众的富民产业随着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呈现稳固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民生福祉是关键

  学校还将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运动会、六一文化艺术节、校园读书节等大型活动中,讲民族团结故事、交民族朋友;充分利用墙报、宣传专栏、黑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是地区发展的命脉。古浪县下大力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学校将继续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好新时代的筑梦人,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乐章。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古浪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谆谆教导,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办学条件;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创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建立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做到精准识别、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关爱服务;实施乡镇主要领导遍访少数民族家庭和干部“连心结对”,为少数民族群众兴办实事400多件,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和谐相处,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认同是根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5月9日,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古浪县城文化广场举行。同时,古浪县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也正式启动。

  一个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活动现场宣传人员还向过往群众宣传讲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政策知识,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古浪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充分挖掘丰富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座谈会、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展览、征文比赛和走访慰问发放“连心卡”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内容,着力营造人人讲团结、处处讲团结的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及省市级网站、媒体等平台,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行动,以“密”的频率、“新”的方式、“全”的覆盖,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优秀事迹,讲述古浪民族团结好故事,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集中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小游园、小广场,在客运中心、公交站点、公园广场、沿路沿线等地设置政策宣传栏,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八步沙林场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展厅。进一步发挥好古浪战役纪念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县博物馆、感恩新村民族团结进步军民共建馆、和谐村东乡文化馆、土门镇家风馆教育阵地作用。编印古浪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系列丛书,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纸杯、手提袋、凉扇、文具等宣传品,不断丰富了宣传教育载体。

  典型示范是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浪县让先进典型引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着力彰显创建亮点,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创建效果。

  古浪县共打造各类高标准示范点49个,制定《古浪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办法(试行)》《古浪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办法(试行)》,命名4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单位。积极申报古浪战役纪念馆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和载体、提升宣传教育效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积极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模范个人1人,古浪县被命名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海子滩镇、十八里堡乡、古丰镇、黑松驿镇、黄羊川镇等乡镇与天祝 、内蒙古民族乡邻近,建立了联创共建的工作机制,并扎实开展联谊活动。对海子滩镇人民政府、黄羊川镇人民政府、古浪县民政局等省级示范单位进行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示范引领水平。

  从大山深处到移民新村、从瀚海大漠到美丽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欣欣向荣、群众生活美满幸福……古浪县各族群众用脚步丈量土地,走出了一条条通往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这是古浪县各族群众携手走过的团结之路。

  今日之古浪,各族群众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未来,古浪县各族群众将继续携手共进,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古浪努力奋斗!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