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海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内容
【印华日报】等3家 甘肃商业通道和文化走廊渐复苏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7日 13: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以下新闻被印尼【印华日报】、澳门【星报】、泰国【中华日报】采用。

丝路精神的当代呈现:甘肃商业通道和文化走廊渐复苏

  中新社兰州12月15日电 题:丝路精神的当代呈现:甘肃商业通道和文化走廊渐复苏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虽已是史料记载中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斑驳记忆,但在古丝路贯穿全境的中国西北内陆省份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繁忙的商贸和人文往来,正在将这条沉睡数百年的商业通道和文化走廊“唤醒”。

  每年秋冬季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传统进出口高峰期。戈壁夹绿洲的天然隔离优势,加之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特点,吸引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种子企业在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外繁制种合作基地。

  一系列中欧班列实现首发,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被端上海外餐桌……近年来,以外繁制种为代表的“甘味”农特产频频“出海”,只是甘肃对外商贸发展的一个缩影,即使在全球疫情持续波及下,也不打折扣。

  据兰州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4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尤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8.5%。

  几天前,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线上签署《联合宣言》,这是双方持续近40年多项合作后,为中日敦煌项目合作再“续航”。类似“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合作项目,多年来已成为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甘肃对外交流的常态举措。

  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娄婕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敦煌研究院加强对丝绸之路上多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交往与交融的研究,邀请多国专家不断来敦煌讲学,开展一系列国际合作,学术成果颇丰。该院的敦煌艺术展、保护与修复技术也逐渐向丝路沿线国家辐射。

  “中华文化成果不断走出去,使更多人分享融通精神,加强了多方相互了解。”娄婕说,敦煌艺术展览近年已先后访问蒙古国、土耳其、法国、英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加之已实现全球共享的“数字敦煌”资源库,敦煌壁画中所包含的多元文化元素,其感染力超越了地域、宗教、人种和文化背景的隔阂。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存非常丰富。据甘肃省文物局最新统计,过去五年,甘肃让文物“活”起来取得实效。先后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以敦煌艺术、丝绸之路文物为特色的文物外展20多个。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非常关注甘肃境内涉及民族文化发展等史料,未来会将最新考古发掘资料不断公布,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和桥梁,也会跟国际学者一起进行研究,进一步弘扬多元文明互鉴的精神,该省考古技术等文化研究也会主动“走出去”。

  “中国考古技术、考古理念等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文保技术成果也会影响到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玉萍说,对于丝绸之路沿线一些考古工作相对较弱的国家,他们期望能够与中国合作开展一些重要的考古发掘,未来甘肃将继续提供文物保护等相关技术支持。

  未来,甘肃将通过签署协议、联合实施项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施敦煌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米扬省等联合考古调查与发掘、文物科技保护、石窟保护和历史遗迹修复人才培养等援外项目。(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