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甘肃教育> 正文内容
兰州明年将新增1.2万个学位 探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16:3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31日电 12月30日,兰州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质量年度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该市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工作。同时,面对非兰州市户籍人员子女就学人数逐年增加,以及生育政策的影响,兰州城区适龄入学儿童每年都有明显增加,2022年兰州市将新增1.2万个学位保障就学压力。

  2022年将新增1.2万个学位

  兰州市教育局全力推进省市为民办实事教育项目,完成24个新改扩建农村食堂已于2021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通过新改扩建、资源整合等方式重点增补主城区学位5940个。市级新改扩建学校10所,增加学位1.3万个。持续推进“一体化办学”,组建办学体63个,覆盖228所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8个县区、190余所学校结成对子。实施初中学校强基提质计划,首批确定30所实验学校,开展了多轮次的指导与评估,让“孩子们在家门口都能上好学校”的愿望成为现实。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兰州市将坚持“教会、勤练、常赛、常展”理念,秉承“面向人人”的原则,完善校、县区、市三级竞赛、展演体系,营造兰州市校园体育、美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在“教会、勤练”方面,推进兰州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实验项目。在“常赛、常展”方面,体育方面开展全市全员运动会项目大比拼、大课间操展示评比、“一校一品”展示大赛、课课练等活动,举办兰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生篮球、排球、田径、围棋、体育舞蹈、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陆地冰壶等比赛。美育方面坚持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通过坚持“教会、勤练、常赛、常展”,使学生们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艺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审美素养。

  “新高考”开始逐步落实

  据了解,“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1+2”的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深化命题改革;改进高考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兰州市已出台了《兰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动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深入。

  “双减”持续发力

  兰州市制定出台了《兰州市“双减”工作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兰州市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的具体措施》等文件,统筹指导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市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从业人员管理、校外培训课程审查、校外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细化各项治理要求,以政策组合拳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培训人员,严查超标超前培训、内容低俗违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提供境外教育课程、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盗版侵权等问题。同时,对各县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双减”工作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情况、群众反映校外培训机构问题整改情况、构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截止12月16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率100%,资金监管率为99%。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已退费人数9443人,退费金额1882.87万元。已退租机构数量30个,退租面积14030平方米。已关停证照不全的校外培训机构161个,责令整改的校外培训机构89个。

  兰州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兰州教育将在六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二是全面落实“三新”方案,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三是新建一批现代化学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四是坚持公平普惠原则,深化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五是持续推进“双减”工作,完成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任务;六是实施师德负面清单制度,营造“亲清”的家校关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