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平凉崇信县:牵住“牛鼻子”让百姓过上“牛日子”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6日 14:5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崇信县黄寨镇甘庄村“标准化窑洞养牛示范基地
图为平凉市崇信县黄寨镇甘庄村“标准化窑洞养牛示范基地。(资料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6日电 (通讯员王红刚 孙淑霞)平凉市崇信县黄花乡马寨子村,一孔孔沿崖而建的窑洞,古朴而又干净,一头头体格健壮的“牛仔”,悠闲地吃着饲草,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大大小小的“牛倌”们清粪、添草料……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近年来,崇信县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富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按照平凉市委提出的“3659”发展思路和崇信县委“塬果川菜整县牛”的产业布局,全面推行链长制,以“产业+”模式推进牛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盘活资源“发牛财”

  “从我记事起,几乎村里每家每户都会养一两头牛用来耕地。”崇信县黄花乡马寨子村养牛大户高亮亮回忆说,那个时候人们吃住在窑洞,牲口圈养在窑洞,窑洞是家,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今年48岁的梁根虎世代居住在马寨子村,亲眼见证了村庄的巨变和养殖业的发展。

  “窑洞养牛具有冬暖夏凉、通风干燥的天然优势,牛活动地方大,不容易生病。今年我养了8头牛,年底能卖4头,一个大牛三个牛犊,能卖两万多元。”梁根虎说。

  崇信县自古就有养牛的传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该县充分利用废弃窑洞资源优势,先后在锦屏镇平头沟村、黄寨镇甘庄村、黄花乡马寨子村、木林乡沟老村等村建成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窑洞1321孔,养牛5000多头,打造了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将昔日的废旧窑洞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废旧窑洞改造成牛舍,一是改建成本低、工期短;二是节约土地资源、投资少。”黄花乡乡长梁志峰介绍说,当地自2021年以来累计改造废旧窑洞356孔、养殖红牛1250头,并配套修建了堆粪场、草料场、消毒室、防疫室等设施,同时制定了窑洞养牛技术规范,在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方面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

  窑洞养牛使高亮亮、梁根虎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达人”,从曾经的赶着红牛奔小康,到现在的赶着红牛奔振兴,因牛致富的故事,在崇信县比比皆是。

  集群发展“兴牛业”

  车子飞速前行,一路来到崇信县柏树镇党洼村富通养殖公司,蓝天白云下,一头头体格壮实、毛色红亮的红牛晒着太阳,吃着草料,路全龙和技术人员正在牛棚查看、探讨红牛养殖情况。

  路全龙是崇信县富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说:“我们已经建厂6年,在养殖期间县上在种草、青贮、养殖红牛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补贴和支持,现在牛存栏量达到500多头,每年出栏300头左右,带动长期务工13人,牛场每年收益100多万元。”

  作为产业致富带头人,路全龙带领乡亲们一起打“牛”主意,以合作入股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牛产业,党洼村村集体入股10万元,年最低收益1万元。引导5户群众每户入股1万元,购买基础母牛2头,每年户均保底分红1000元。

  “在我的养牛路上,政府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希望通过我的示范带动,崇信的牛路子越走越宽,乡亲们的牛日子越过越红火。”路全龙说。

  从鼓励养牛到提供技术支持再到保障销路,为提高养牛收益,崇信县全面推广“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了富通、永胜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牛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63个,修建和改扩建养畜暖棚341座,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2000多户,走出了一条“大手牵小手”的发展路子。

  做优链条“铺牛路”

  “没想到活牛也可以抵押贷款,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不愁没钱了!”看到近日放款成功后,崇信县锦屏镇养殖户朱明军乐开了花,他的合作社刚刚获得了一笔3年期300万元的“红牛贷”,解决了购买基础母牛资金短缺问题。

  崇信县在扩大红牛养殖规模的同时,持续加大红牛产业扶持力度,该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从产犊补母、基础设施配套、窑洞改造、饲草种植加工等方面重点扶持,对规模养殖场(区)按照存栏数量进行分类奖补,推出了“红牛活体抵押贷”“红牛超市”等模式,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特色产业工程贷”等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扶持贷款1.5亿元,进一步激发牛产业发展的活力。

  杭州资路集团是崇信县引进的重点红牛养殖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路向平说:“窑洞里养的牛,牛肉品质好,很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我们将继续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养牛,形成平凉红牛发展的产业链,实现公司和群众的双赢。”

  今年以来,崇信县紧紧围绕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目标定位,聚力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全链条发展农旅融合、饲草种植、粪污处理、屠宰加工、特色餐饮等上下游产业,共确定链主企业6家,谋划产业链项目17项,概算总投资7.49亿元,牛产业产值可达到10.8亿元,完成增加值4.6亿元,将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钱景”。(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