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万象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增至76.28%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14:2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图为郁郁葱葱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图为郁郁葱葱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23日电 五月下旬,站在位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淌沟保护站辖区——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关停矿山生态治理区域放眼望去,新栽种的各种树木长势喜人,原来大部分裸露的山体被绿色覆盖。步入山沟,空气清新,宜人爽快。

  近日,在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印发的《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报告》中,甘肃省评估平均得分名列第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流域8省区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中获得全国“第十”、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被评为“优秀”等级。

  这条消息让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职工们兴奋不已:这是国家林草局、甘肃省林草局对连城保护区多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

图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植树。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图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查看树木长势。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淌沟保护站站长黄超指着大片被树木、草丛遮盖的山坡说,这里原来是个废渣台,荒山裸露、无植被,根据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他们采取平整覆土、撒播草籽、栽植苗木和加强管护等措施,经过三年的保护修复,累计栽植云杉、刺槐、柳树等各类苗木13.5万余株,植被恢复面积达1209亩,植被修复保护初见成效。

  和淌沟管护区相比,竹林沟管护区别有一番洞天,笔直的松柏、匍匐的藤蔓将整个山体裹得严严实实,原始森林带一望无边,沟壑中溪流汩汩作响,这里百鸟作鸣,金雕、斑尾榛鸡、梅花鹿等珍禽异兽频现。

  今年3月,17只美丽的大天鹅、2只黑鹳相继来到连城自然保护区做客,给深邃幽静的大自然增添了几分灵气。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蓝天精灵在连城自然保护区驻足停歇。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林沟保护站站长何小荣说,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在管护一线,每天护林要走十几公里路,中午回不来,就在山上吃干馍喝水,每个护林员都一样,遇到森林防火关键时期一个月都回不了家,虽然辛苦,有了全国“优秀”等级这样的荣誉,“作为林业人,我很自豪”。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脉与陇西沉降盆地之间最为明显的交接过渡地带。属祁连山东南部冷龙岭余脉山地,位于黄河流域湟水主要支流大通河中下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西北干旱和半干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青杄、祁连圆柏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永登县连城实验林场。早在1950年,成立祁连林务处连城工作站,1953年改为连城森林经营所,2001年4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立甘肃连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建立甘肃连城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批准,晋升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有效管理中,让民众爱林护林,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大大提高。联防联控是管理局森林防火采取的有效举措,特别是甘青联防会议的组织召开,每年由管理局组织协调,四县区轮流主办,截至2021年,共召开70次,甘青联防利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联合执法对周边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火责任重于泰山。在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批准成立了由49人组成的连城管理局森林消防队。消防队的成立为保护区防火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切实提高森林火灾处置和快速反应、快速扑救的综合作战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除对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关停矿山修复外,通过平整覆土、播撒草籽和栽植苗木等方式,保护区内7家水电站恢复植被68亩,24处废弃矿点和大通河两岸完成生态修复治理403亩,治理引大入秦渣台74亩,宜林荒山荒坡地带实施人工造林18744亩,义务植树造林91亩。

  通过多年努力,保护区实现了林业双增长目标。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保护区水土流失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三大效益明显提高,逐步实现新时期生态战略目标。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华发春介绍说,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综合科考、保护研究、生态修复等方面争先创优,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目前,保护区面积47930公顷,生态系统完整,物种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62.04%增加到现在的76.28%,活立木蓄积量由251万立方米增加到308万立方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原来记录的28种增加至45种,其中I级11种,II级34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原来的2种,增加至19种。(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