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8日电 (朱淑珍)古浪县立足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打出政策扶持、技能提升、产业培育、服务优化“组合拳”,全力打造“家门口绿色工厂”,铺实群众就业增收路。
政策护航:栽下梧桐引凤来
在古浪县政务服务中心,创业者们在服务窗口有序办理手续。古浪县多措并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场地保障和创业指导。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自主创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2025年上半年,为23人和1户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6.5万元,带动就业112人。同时,建设了多个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创业服务。
知味轩餐饮负责人高琴是政策受益者。她说:“2014年返乡时,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在政策护航下,她经营的餐饮店吸纳了四十多名群众就业。家住横梁乡幸福新村的员工盛贤秀说:“这边离家近,工资待遇也不错,还能照顾家里。”
技能提升:锻造就业硬实力
绿洲小城镇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里,焊花飞溅。西靖镇学员王天丰专注练习电焊技术:“学成后在家门口开维修店,再不用千里奔波。”
据了解,实训基地入驻县内外5家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电焊、电工、美容、美发、装载机、挖掘机驾驶等多个技能培训工种,2025年上半年共举办技能培训48期,覆盖2177人次。
“我们学校开设了电焊、电工、家政等十多个培训内容,聚焦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帮助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君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副校长雷云说。
实训基地年培训能力达7000人以上。同步实施的电商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电商培训为农产品拓宽销路。
产业筑基:拓宽家门口就业路
走进古浪越海农业智能温室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正实时调节着温湿度环境。这座引进荷兰半封闭温室、潮汐式苗床等技术的“农业工厂”,实现每平方米串番茄产量30公斤,年产能2700吨。
该公司还充分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让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在这里务工收入稳定,离家还近。”搬迁户郭宗萍操作着升降车为番茄藤调蔓。
横梁乡绿洲产业园内,甘肃精诚金榜公司生产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李爱花已工作五年:“每月既能挣四千多块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踏实。”
该公司通过“岗前培训+弹性管理”组合机制,带动以留守妇女为主的就业群体实现稳定增收。
田间地头同样充满生机。古浪县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季节性用工岗位,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村民们在基地里从事蔬菜管护、采摘、分拣、包装等工作,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庭,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古浪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里,主播正推介红秃头挂面等特产。“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直播带货优势,在农产品收获期和种植户合作,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介农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开了新市场,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问题。”古浪县电商协会会长陈多昌说。
服务增效:织密就业保障网
古浪县被确定为2025年省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入围县,建立劳务输转对接机制。2025年上半年举办线下招聘会14场,线上发布招聘信息214期,提供就业岗位55848个。同时,组织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开展有组织输转,提高输转的组织化程度。
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古浪县开展了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举办了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创业训练营、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一对一”的就业帮扶,开发了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2025年上半年,古浪县就业工作交出亮眼答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34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458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05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创造劳务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8%。(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