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新观陇> 正文内容
中新网甘肃周周见 | 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变的“五一”旅游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7日 17:5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7日电 “五一”假期收官,甘肃文旅消费“热力值”持续攀升。各地纷纷推出创新项目,带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变。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在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假日消费新活力。

  在临夏州临夏市,当地围绕牡丹构建起一条完整产业链,从种苗培育、花卉种植销售,到城市文化IP打造,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模式。特色美食层出不穷,牡丹宴、牡丹茶令人回味无穷;各类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牡丹精油、纯露等护肤产品,以及牡丹花蕊茶、鲜花饼等烘焙美食,深受消费者喜爱,展现出牡丹产业的强大活力。

  “五一”假期恰逢2025年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活动,临夏以牡丹为核心、以河州文化为依托,精心策划7大类别80项主题活动,涵盖文化展演、民俗体验、商贸展销等内容,为游客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

  陇南官鹅沟大景区,5月1日接待人数1.82万人次,比最高峰年份2023年增长156.34%。全县接待总人数9.3万人次,同比增长52.5%,旅游花费4510.9万元,同比增长32%。

  汽车博览会订单销量再创新高、中老年消费者搭载“银发列车”开启“康养之旅”、野生动物园3天接待游客超6.3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省会兰州以“促消费、优服务、保畅通”为核心,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中山桥人山人海。城关区官方供图

  兰州野生动物园“五一”期间,园方精心策划动物巡游、民族艺术展演、萌宠互动体验、熊猫主题嘉年华等六大主题活动,并依托AI全景技术打造大型历史舞台剧《西境千年》,以科技手段再现丝路文明与生态之美的交融,为游客们奉上一场自然野趣与文化底蕴兼具的假日大餐。

  今年“五一”小长假,武威凉州区近郊游、乡村游持续升温,短途“微旅游”成为市民休闲新选择。凉州区还推出“露营+采摘”“露营+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近郊游的火爆,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也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凉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让“微旅游”释放更大效益。

  5月1日至5日,敦煌市玉门关遗址景区以“重走丝路古道·探秘边关风华”为主题,推出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千年汉关·都尉迎宾”“将士巡游”“边塞诗会·诗魂争霸”等特色活动,带领游客穿越千年,感受大汉边关的雄浑与诗意,成为“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

  玉门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址,近年致力于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沉浸体验场景。该景区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可触摸的历史’,让游客不仅是观光者,更是文化参与者。此次活动融合历史演绎、诗词挑战与文创互动,日均参与游客1000余人次,社交媒体话题曝光量超20万,实现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的双赢。”

  庆阳环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披露,假日期间,环县各大景区将游客体验作为首要关注点,纷纷推出特色活动,拉动景区流量。沉浸式体验场景成为吸引游客必选项。

  环县以“多彩环州乐游故城”为主题推出三大类23项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艺展演秀,有科技与文化相碰撞的无人机表演秀,有道情与皮影相融合的活态非遗秀,有绿色食材与特色烹饪相结合的美食体验,有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农特产品展销等,为游客提供全时段沉浸体验。

环县环州故城景区,“迷你版”烤羊肉串现场烟火气十足。

  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甘肃共接待游客268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65.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8%和9.5%。全省8个5A级旅游景区和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0.8万人次。(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