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7日电 “五一”假期收官,甘肃文旅消费“热力值”持续攀升。各地纷纷推出创新项目,带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变。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在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假日消费新活力。
在临夏州临夏市,当地围绕牡丹构建起一条完整产业链,从种苗培育、花卉种植销售,到城市文化IP打造,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模式。特色美食层出不穷,牡丹宴、牡丹茶令人回味无穷;各类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牡丹精油、纯露等护肤产品,以及牡丹花蕊茶、鲜花饼等烘焙美食,深受消费者喜爱,展现出牡丹产业的强大活力。
“五一”假期恰逢2025年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活动,临夏以牡丹为核心、以河州文化为依托,精心策划7大类别80项主题活动,涵盖文化展演、民俗体验、商贸展销等内容,为游客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
陇南官鹅沟大景区,5月1日接待人数1.82万人次,比最高峰年份2023年增长156.34%。全县接待总人数9.3万人次,同比增长52.5%,旅游花费4510.9万元,同比增长32%。
汽车博览会订单销量再创新高、中老年消费者搭载“银发列车”开启“康养之旅”、野生动物园3天接待游客超6.3万人次……今年“五一”假期,省会兰州以“促消费、优服务、保畅通”为核心,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
兰州野生动物园“五一”期间,园方精心策划动物巡游、民族艺术展演、萌宠互动体验、熊猫主题嘉年华等六大主题活动,并依托AI全景技术打造大型历史舞台剧《西境千年》,以科技手段再现丝路文明与生态之美的交融,为游客们奉上一场自然野趣与文化底蕴兼具的假日大餐。
今年“五一”小长假,武威凉州区近郊游、乡村游持续升温,短途“微旅游”成为市民休闲新选择。凉州区还推出“露营+采摘”“露营+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近郊游的火爆,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也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凉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让“微旅游”释放更大效益。
5月1日至5日,敦煌市玉门关遗址景区以“重走丝路古道·探秘边关风华”为主题,推出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千年汉关·都尉迎宾”“将士巡游”“边塞诗会·诗魂争霸”等特色活动,带领游客穿越千年,感受大汉边关的雄浑与诗意,成为“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
玉门关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址,近年致力于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沉浸体验场景。该景区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可触摸的历史’,让游客不仅是观光者,更是文化参与者。此次活动融合历史演绎、诗词挑战与文创互动,日均参与游客1000余人次,社交媒体话题曝光量超20万,实现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的双赢。”
庆阳环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披露,假日期间,环县各大景区将游客体验作为首要关注点,纷纷推出特色活动,拉动景区流量。沉浸式体验场景成为吸引游客必选项。
环县以“多彩环州乐游故城”为主题推出三大类23项沉浸式文旅体验活动,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艺展演秀,有科技与文化相碰撞的无人机表演秀,有道情与皮影相融合的活态非遗秀,有绿色食材与特色烹饪相结合的美食体验,有线上与线下相衔接的农特产品展销等,为游客提供全时段沉浸体验。
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甘肃共接待游客268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65.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8%和9.5%。全省8个5A级旅游景区和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8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0.8万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