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千年药乡”甘肃陇西:“地道”种植保道地品质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4日 10: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3月下旬,“千年药乡”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药农们忙于收获药苗。图为杨占荣(左一)采挖药苗。 高莹 摄

  中新网兰州3月23日电 (张婧 高莹)3月下旬,素有“千年药乡”之美称的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田间地头的药农们忙碌着,他们将深埋在地里的防风药材种子一铲一铲地刨开,然后人工将泥土里的药苗分拣出来,整齐地摞到一边,这些种子已培育一年多。

  长成的药苗在阳光下散发出淡淡药香,陇西县双泉镇药农杨占荣种植中药材40余年,他从开始的传统粗放式种植,到如今标准化精细培育,逐渐成为种药材的“土专家”。他整理着从地里刚挖出来的药苗,沉浸在种苗收获的喜悦当中。他说,待到这些药苗再次种下长出来,便是道地药材。

图为防风药材药苗。 高莹 摄
图为防风药材药苗。 高莹 摄

  “育苗主要是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再者,是缘于当地传统的栽培模式。”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说,在陇西,中药材的道地性不仅体现在产地环境,品种道地,也体现在当地药农长时间积累形成的这种生产技术规范。

  毛正云表示,当地的中药材育苗劳作,除了为本地提供种苗之外,还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且育苗产业的收益比成药高很多。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这里干而不燥、凉而不湿的自然条件,让陇西成为天然优质药材仓库。当地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

图为位于陇西县双泉镇的大田测报追溯设施。 张婧 摄
图为位于陇西县双泉镇的大田测报追溯设施。 张婧 摄

  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斌说,该县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的科研示范功能,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先后制定了党参、黄芪、黄芩等道地药材品种的11个标准化种植栽培技术规程、5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和6个种子种苗标准,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近年来,陇西县还把追溯体系建设作为管控中药材质量的重要保障,从种子种苗、田间管理、采挖采收、加工生产等环节入手,落实“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度,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王斌介绍说,该县加快完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和全过程追溯体系,整合甘肃省农产品追溯平台、道地中药材追溯平台,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材溯源保障系统、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等资源,实行“三层一级”追溯模式,追溯范围涵盖全县17个乡镇3万多亩中药材,涉及黄芪、党参、柴胡、黄芩等20多个品种,初步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检测、追溯、交易和物联网融合。(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