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今日头条> 正文内容
法润蜀道二十载:甘肃陇南何以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 13: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兰州5月24日电 (高展 刘兵兵)甘肃陇南,一个被誉为“陇上江南”却被封闭在崇山峻岭中的孤独一隅,现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书写着从“蜀道难”到“通衢畅达”的新篇章。二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交法》)的颁布实施,不仅铺设了一条条通向未来的坦途,更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深刻变迁。

甘肃陇南市,高速公路与铁路宛如两条并行的动脉,穿梭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间。(无人机图片)高展 摄
甘肃陇南市,高速公路与铁路宛如两条并行的动脉,穿梭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间。(无人机图片)高展 摄

  陇南境内的西狭、青泥岭、阴平道、祁山道……现留存古蜀道的遗迹和地名,全是行路难的证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对古蜀道艰难险阻的生动描述,对于二十年前的陇南依然适用。

  65岁的老司机杜世菁,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曾驾驶着老旧的解放卡车,在坑洼不平的212国道上颠簸,每一步都伴随着未知与挑战。“那时有句顺口溜形容得很贴切:‘高路入云端、伸手可摸天,不忘来时路,险处不敢看,白龙江、白水江,江江汹涌难撑船,依山傍水行路难’,这就是当时道路的真实写照。”杜世菁回忆道,眼底闪烁着对今昔巨变的感慨,“从前,尘土飞扬是常态,雨后则泥泞不堪,而今,这一切都已成历史。”

  如今的陇南,高速、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让“县县通高速”不再是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3165个行政村,195个乡镇,条条硬化路如血脉般延伸,连接起了每一寸土地与外面的世界。

四通八达的道路,让民众出行十分便利。陇南公安交警供图
四通八达的道路,让民众出行十分便利。陇南公安交警供图

  《道交法》的实施,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规定,它还引领着陇南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民安全意识的全面提升,为这个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动力。

  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劭在谈及《道交法》实施二十年的历程时,心中充满感慨:“这二十年,不仅是交通安全要素的飞跃增长,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从驾驶技能的稀有,到驾照成为很多人18岁的‘成人礼’,乃至70岁老年人也能握上方向盘,这背后是社会的进步与法治的深入。”

为促使业务办理更加高效规范透明,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设置了300秒限时办结服务。 高展  摄
为促使业务办理更加高效规范透明,陇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设置了300秒限时办结服务。 高展  摄

  在服务创新上,陇南市公安交警支队更是走在了前列。该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王全会介绍说,从曾经需要翻山越岭一天才能办理的驾驶证,到现在不出村、不出镇就能轻松解决,甚至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极大地方便了民众。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服务理念的飞跃。

  安全,是交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道交法》的推动下,陇南市公安交警部门持续开展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交通事故率显著下降。陇南市民李浩然深有感触:“以前身边经常会听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家的安全意识也薄弱。现在,从孩子到老人,都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文明交通的理念在这二十年间深深根植于心。”刘劭介绍说,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交警执法公正文明,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倡导的“自律、包容、礼让、文明”成为新的交通文化,以此来引领着时代的风尚。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安交管服务的便民化改革,从繁琐到简化,从线下到线上,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民众办事少跑腿、快办事,幸福感与日俱增。

20年来,陇南市道路交通发展显著,民众的安全意识也明显提升。陇南公安交警供图
20年来,陇南市道路交通发展显著,民众的安全意识也明显提升。陇南公安交警供图

  如今,开了一辈子车的杜世菁退休后自愿干起义工,从见证者变身参与者,为刚拿驾照和有驾照久未上路的司机朋友们免费提供再培训服务。“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都能安全驾驶。”他笑着说:“看到现在的交通这么好,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十年风雨兼程,法润蜀道。交通服务的每一次跃进,都为人们的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行稳致远”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