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0日电 (史静静 魏建军)细雨连绵,一群学生在操场上正兴致勃勃地敲打着太平鼓,他们双手紧握鼓槌,鼓声时而轻柔,时而沉重,节奏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动作协调一致。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脸上绽放着青春的微笑。
9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主办,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承办的“黄河之滨也很美——绿美兰州”主题摄影采风创作活动抵达皋兰县三川口学校。
图为太平鼓非遗传承人带领孩子们打鼓。九美旦增 摄
课后,学生们沉浸在打鼓的乐趣中,全神贯注,充满激情。他们的眼神坚定有力,脸上泛着红晕,展现出青春的活力。随着鼓声的节奏,他们的动作愈发熟练,仿佛与鼓声融为一体。
结束了一场精彩的太平鼓表演,孩子们意犹未尽,互相鼓掌祝贺。这场表演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才艺,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汉族原生态鼓舞,每逢大型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铿锵有力的鼓点与独特表演风格,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2006年,兰州太平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孩子们打太平鼓。九美旦增 摄
近年来,皋兰县将兰州太平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项目,启动了“家乡文化我传承”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带入校园。目前,全县已成立13支中小学太平鼓队,并邀请了兰州太平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校园,指导学生学习太平鼓技艺。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吸收了中国传统劳动的智慧和艺术美学,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美德逐渐深入人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其中,三川口学校每周给孩子们上两节太平鼓教学课,非遗传承人除了传授打鼓的动作和技法,还会为学生们讲解整体变化的各种阵法。该校太平鼓队还代表皋兰县教育系统参加了该县2024年春节社火展演。
三川口学校校长魏颖表示,将太平鼓表演纳入学校社团活动之中,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学们纷纷踊跃参与,使得太平鼓表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开来。
他说,通过参与太平鼓的表演训练,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行为习惯也变得更加规范。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使得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
同时,太平鼓的训练也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身体体能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在太平鼓表演的过程中,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也日益增强,逐渐能够更加精准和生动地传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
太平鼓进校园的活动,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支持。
学校方面认为,将太平鼓引入校园,不仅是一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