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乐县坚持把人才培养摆在统战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党外人才、民营经济人才、乡贤人才及县域外杰出人才等资源挖掘培育,突出教育引导,强化服务保障,形成“统战+人才”格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强化教育引导,打造党外人才队伍“蓄水池”。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主线,深入开展“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开展暑期谈心谈话、经典诵读、同心大宣讲、学习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凝聚思想、汇聚共识。优选建言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8篇。完善无党派人士资源库,全面打造党外优秀人才“蓄水池”。
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民营经济人才“同心园”。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商会协会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评选工作,2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3名党务工作者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加强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引领,在新经济、新业态等领域挖掘优秀新生代企业家代表人士10名。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进一步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在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要求,扎实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发挥商(协)会调解委员会作用,协助解决民营企业商事纠纷80余起。
深入挖潜借势,发挥乡贤人才“影响力”。针对乡贤人才信息零散、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调动各方积极性,编制乡贤人才数据库。建立涵盖镇(社管委)、村(社区)的乡贤人才网格体系,深入挖掘利用在外经商、从政乡贤、乡愁资源,以乡贤文化厚植人才沃土,将众多杰出乡贤和社会能人凝聚起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长效机制。发挥县域外民乐籍人才智库信息资源优势,深化在外民乐籍杰出人才内引外联,促进人才项目、技术资本等优质要素回归。深化民乐籍在外杰出人才互动,邀请民乐一中校友代表团回乡观摩考察,成功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2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