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甘肃要闻> 正文内容
甘肃甘州:庭院经济盘活“沉睡”资源拓宽乡村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兰州2月24日电 (戴文昌 杨艳敏)位于甘肃张掖市的甘州区在推动乡村振兴道路上,面对乡村产业发展“缺地”和土坯房危旧空置等矛盾,积极探索“搬、拆、改、建”等举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庭院经济,盘活土坯房、宅基地“沉睡”土地资源,蹚出了一条乡村产业致富新路径。

  如何盘活乡村“沉睡”资源,使其发挥更大价值?初春时节,记者来到甘州区梁家墩镇五号村实地探访,看这个城郊村庄,如何翻转空间“魔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唤醒“沉睡”的资源。

2月12日,五号村蔬乡庭院。 戴文昌 摄

  梁家墩镇驻村干部姚学煜说,五号村拆迁前住房多为20世纪80年代左右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房屋老化严重,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存的老旧房屋不仅难以满足民众对更好居住条件的需求,也制约了该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2023年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也是G30高速、227国道、兰新高铁穿越而过的村子,根据高速高铁沿线老旧房屋拆迁计划,梁家墩镇对五号村进行整村拆除,统一规划新建安置房,腾退土地全力发展设施农业。

  走进五号村蔬乡庭院项目现场看到,风格各异的新建房屋错落排开,白墙灰瓦尽显古韵,古朴雅致别具风情。漫步于笔直宽阔的柏油小道,清新之感扑面而来,满是对乡村新貌的赞叹。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的投入使用,也使村容焕新颜。

图为五号村的幸福食堂。 戴文昌 摄

  姚学煜说,五号村乡村人居环境的“蝶变”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中“地从哪里来”“地要如何用”两大问题,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村容村貌改善、民众增收等综合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梁家墩镇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紧扣“依城兴镇、借城发展”导向,全力推进“八改”工程,聚焦和美乡村建设。立足各村实情,巧用闲置土地,探索形成农村土坯房整治“梁家墩五号模式”,为乡村产业与人居环境双提升强势赋能。

  走进五号村民众钱玉霞入住的蔬乡庭院,新房装修精致时尚,与城里楼房并无差别。她说,“我家89平方米的房子宽敞又实用,如今路平了、绿化美了,新房冬天很暖和,上下水也方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图为蔬乡庭院里的柏油小道。 戴文昌 摄

  蔬乡庭院,充满乡村韵味的名字,也点出了这里的特色产业。姚学煜说,五号村因毗邻城区,20世纪80年代,这里就开始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大棚蔬菜,是张掖市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村庄之一。

  据介绍,五号村让民众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持续改善村庄面貌,进一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带动民众增收致富。在高效利用210座二三代日光温室和120座钢架拱棚的基础上,整合资金550万元,建设五号村“蔬乡蔬菜产业园”。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7万元。(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