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中新武威观 | 凉州多措消除农田“白色污染”助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6日 16:0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6日电 (马艳)为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凉州区积极探索新路径,鼓励农民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同时建立完善的地膜回收机制,减少农田残留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双赢。

图为农户有序兑换加厚高强度地膜。马艳 摄

  近期,农户将地里捡拾的废旧地膜运到回收点免费兑换新地膜的积极性高涨。在新华镇兑换现场,农户们自觉排队有序兑换加厚高强度地膜。工作人员一边仔细称重,一边为农户讲解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优势以及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前来兑换地膜的凉州区新华镇徐庄村一组村民张梅说:“今天来领地膜,我捡拾了4方地膜,来换了2卷。党的政策真正好,把老百姓的钱也省下了,垃圾也处理了,环境也治理好了。”

  地膜覆盖技术在保温、增温、增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地膜厚度不足、易破损,难以回收,长期使用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凉州区根据相关政策鼓励农户积极采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并在各镇、村庄设立多个兑换点,全面开展地膜“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地膜回收利用。

图为新华镇工作人员现场回收废旧地膜。马艳 摄

  凉州区新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朱丽萍说:“我镇根据全区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交售的地方设立回收点,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工作。我们通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集中兑换的时间,积极宣传动员、组织广大种植户进行集中捡拾、集中交售、集中兑换。目前我镇已回收废旧地膜261方,兑换新膜2.61吨。通过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有效减少了农田地膜残留,农田‘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绿色农业持续发展。”

  走进凉州区的一家加厚地膜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有序操作,通过使用先进的回收处理技术和再生技术,将废旧地膜进行有效处理,转化为高品质的加厚地膜,实现“变废为宝”。此次推广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厚度达到0.015毫米以上,具有更强的抗拉强度和耐候性,使用寿命更长,且更易于回收。与传统地膜相比,加厚地膜不仅能减少地膜残留,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图为加厚地膜生产。马艳 摄

  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刘鸿说:“凉州区农业农村局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实施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代售配送、统一居间代售服务费、统一回收利用的‘五统一’模式,助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应用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田地膜残留污染。”

  旧膜及时回收,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不仅是解决农田污染问题的关键举措,也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凉州区通过科技赋能,持续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管理,加快构建废旧农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2025年计划在全区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50万亩,其中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30万亩,0.012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20万亩。(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