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动态> 正文内容
农行陇南分行多措支持文县茶叶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6日 16:1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6日电 (樊兆琦 李欣玉)每当春风拂过陇原大地,陇南文县总会率先从冬天醒过来,走进绿色的春天。第一场春雨刚刚结束,农行的服务就跟着到了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一起,共同描绘“农”墨重彩的春耕画卷。

  采下一叶绿茶

  青山叠翠,流水潺潺,一入陇南文县水蒿坪村,绿意就扑面而来。沿着主干道前行,一幢带庭院的三层小洋楼映入眼帘,红底招牌格外醒目——“茶缘人家”。2008年,村民汪强和妻子开起村里第一家茶叶合作社,起名叫“碧龙春”。后来,碧龙春茶叶便成了他们致富的“金钥匙”。

  碧龙春茶叶合作社是水蒿坪村全村致富发展的缩影。水蒿坪村地处文县碧口镇石龙沟流域,是西北少见的茶村,据史料记载,碧口镇种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这里海拔高、植被好,是我国西北地区优质茶叶培植区。

  但在过去,陇南茶叶并没有广为人知。陇南地处秦巴山区深处,交通不便、道路难行、物产难出山。世代生活在这片茶乡的人们,虽坐拥漫山遍野的“绿色宝藏”,却始终打不开致富增收的销路。

  2008年,返乡过年的汪强,为了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他带着在外面学到的新知识,决定留下来建设家乡,带头在水蒿坪村开设了第一家茶叶合作社。“东拼西凑把设备买好,铺销路却没钱了。”汪强回想起自己创业初期的艰辛,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幸运的是,汪强回家种茶、卖茶的决定,得到了农行的援助。经过实地调研,农行文县支行看到了茶叶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三四天后,就给汪强投放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随着文县绿茶的品牌建设火热起来,碧龙春茶叶合作社的生意越来越好。

  水蒿坪村的茶农们,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袅袅的炊烟,村民们的笑脸……让整个村子跟刚发芽的春茶似的,透着股鲜灵劲儿。

  唤醒一座茶山

  文县绿茶作为我国最北缘的高山云雾茶产区,2013年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多次在国家级展会中获奖。2014年,甘肃省唯一的茶文化博物馆落地水蒿坪村。

  “人气来了,合作社不能止步不前,发展要跟上。”2024年,制茶设备提升改造,汪强说,改造的底气也来自农行——一笔48万元的授信,“农行对我们非常关心,经常了解我们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是我们的有力后盾。”

  从一家夫妻店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在碧龙春茶叶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农业银行的一路扶持。

  “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如今,以汪强为代表的水蒿坪村人又开始了新突围。现在村里139户人,家家有茶树,村上的2410亩地已全成为茶园。茶叶不仅成为水蒿坪村的绿色产业,还撑起了村民的致富增收梦,合作社还会组织专家为农户培训茶叶采摘、除草、修剪、施肥等技能,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汪强说,“‘龙井43号’是村里的主打产品。清明节前,价格最高的时候,新茶每斤能卖到2000多元。”

  水蒿坪村出产的茶叶每年都被抢售一空,通过茶产业赋能,这座被满山青翠环绕的古老村落,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穿越水蒿坪村一层层墨绿的茶垄,不远处是汪强带着村民们除草的忙碌身影。

  这个质朴的农家汉子高兴地说:“我想再扩大生产,农行客户经理便来了解情况,经过测算,还能给我再续贷5年。”

  目前,农行“惠农e贷”已覆盖陇南199个乡镇、3160个行政村,累计投放44.61亿元,惠及农户超6万户。

  种茶需要好环境,保护好青山绿水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正因如此,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以良好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农家客栈、乡村农家院在水蒿坪村开始遍地开花。“未来,我们也想做个农家乐!”汪强笑着说,“听说,农行还推出了‘乡旅贷’支持我们发展农家乐哩!”

  金融活水的注入,给水蒿坪村绿色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多创业者选择回归山间,在这座茶山中收获“真金白银”。(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