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腌缸肉里蕴藏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 08: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分享到:

  【甘快说·小陇漫评】腌缸肉里蕴藏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腌缸肉是西北地区流传已久、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是很多中老年人心中“妈妈的味道”。甘肃会宁农村的王晓娟通过回乡创业,传承面临失传的腌缸肉制作手艺,将一坛坛饱含乡愁的腌缸肉卖向全国,带动更多的乡村妇女在家门口依靠腌缸肉创业增收。透过王晓娟的创业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新农人”对美好生活的打拼,看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希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在大量年轻人进城打工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更多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如何更好地调动返乡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王晓娟通过腌缸肉创业增收的故事,为“新农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王晓娟创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一直大力支持,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到车间生产,再到入驻产业开发区,得益于地方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才助力王晓娟走出了返乡创业发展之路。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外出务工农民工,如何为更多的优秀农民工提供创业就业的土壤,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制返乡创业的政策举措,激励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让更多“新农人”脱颖而出,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产业振兴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关键要找准切入点,突出地方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才能在错位发展中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之路。腌缸肉作为一种地域性特色美食,承载着“儿时的记忆”和“家乡的味道”,王晓娟及时发现商机,并把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进行规模化生产,既传承了非遗,守住了地域特色,也带动了产业发展,从养殖业到餐饮业,再到种植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王晓娟借鉴腌缸肉的成功经验,生产家乡的萝卜干、辣子酱等产品,同样深受消费者青睐。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培育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对于各地各部门而言,要抓好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要聚焦“三农”在“三增”上发劲使力。王晓娟的腌缸肉之所以能够从家庭作坊走向规模化生产,既有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有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加持,更有创业就业政策的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各地各部门主动担当作为,既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也要在探索实践中找到更多富民增收的发展之路。(陇平)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