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灵台林麝养殖致富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10:43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13日电 11日清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蒲窝镇郑家洼村梁洼社,薄雾轻笼,群山环绕。被称为“森林精灵”的林麝或悠然进食,或跳跃玩耍,或安然静卧,展现出勃勃生机。

  走进灵台县一处人工饲养林麝的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整齐有序的林麝“住所”。

  林麝,别名香獐、獐子,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仅是名贵中药材,也是一种高级香料,因其稀有和珍贵,被誉为“软黄金”。

图为人工养殖的林麝。

  该基地负责人胡建军介绍说,这里目前养殖了40多头林麝,得益于灵台县优越的生态环境,林麝的生长状况非常好。

  养麝6年多的胡建军谈起林麝的养殖,如数家珍:“林麝的主食是树叶,每天晚餐我们还为它们准备了精料,包括胡萝卜、南瓜和一定比例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每天的两餐,餐餐都一样,餐餐都精细。”

  每年惊蛰前后,是雄性林麝分泌麝香的高峰期。在养殖场内,笔者看到,技术人员全副武装,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帽,手戴防护手套,轻轻安抚林麝后,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取出麝香。整个过程高效且温和,确保了林麝的健康与安全。

  据了解,取麝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每年只能进行一次。每头林麝可产出约20克麝香,市场价值非常高。

  郑家洼村地处灵台县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越。近年来,该县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数据显示,该县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54.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林麝、中华鳖等珍稀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林麝养殖是一项轻体力劳动,6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以参与其中。”胡建军说,本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初心,灵台县祥塬家庭农场林麝养殖基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农户土地、收购青储饲料等方式,带动了周边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形成了产业与农户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