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陇南文县:这些“黑金”,长得真欢!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08:5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18日电 (刘玉玺)“这些‘黑金’,长得真欢!”在陇南市文县种植户眼中的“黑金”,其实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菌类药食材,它就是享有“素中之荤”“菌中之王”之美誉的山珍——羊肚菌。

  羊肚菌,作为春天出现最早的山珍之一,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幸运的是,文县凭借高山、森林、湖泊以及独特气候所构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恰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温床。

  阳春三月,春雷唤醒大地,春雨润泽万物。在文县石鸡坝镇古家沟村与洋汤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被黑色纱网笼罩的连片大棚。步入棚内,入目皆是形状如同羊肚、菌盖呈褶皱网状的羊肚菌纷纷破土而出,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石鸡坝镇古家沟村包村领导何慧介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引入外地羊肚菌种植企业,采用‘土地流转+就业务工’模式,带动群众实现致富。目前,羊肚菌迎来大丰收,生长态势十分良好。”

  “羊肚菌的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技术都有严格要求。”古家沟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奋安说,“今年我们选用的羊肚菌品种优良,生长情况很不错,亩均鲜菌产量可达1200斤左右。按照每斤60元的价格计算,扣除每亩1.2万元的成本,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据了解,该基地共流转土地80多亩,搭建大棚134个,并引入四川青川县等地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种植,预计今年鲜菌产量可达7.5万斤,产值超过450万元。此外,从基地建设到采摘结束,整个过程需要大量人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超过2000人次的家门口就业机会。

  今年以来,全县适宜乡镇秉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的理念,积极实践探索“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的羊肚菌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成功打造了一批羊肚菌种植基地。

  羊肚菌产业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实实在在地鼓起了“钱袋子”。古家沟村村民潘桃秀挣钱顾家两不误,她第一天到基地去务工就开心地说,“家务也干了,钱也挣了,一天有80-100元收入。”

  “算算也快成万元户了啊!”古家沟村民张玉珍从搭建大棚就开始干,已经干了三个多月,每天平均工资100元,她打趣的笑着抬着一筐羊肚菌向大棚外走。

  在洋汤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20多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里,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成畦成行,长势喜人,几位务工人员正来回忙碌地采摘。该基地负责人任付全说:“今年羊肚菌的破土率很高,生长态势良好,预计亩均产量能达到1000-1500斤,收益应该会比往年更好。”

  文县致力于打造新型农业产业新路径,激活自身“造血”功能,推动产业扶持向产业振兴转变,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从而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村里土地都用来种粮食作物,村民各自为战,经济效益很差。如今整合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羊肚菌周期短、效益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古家沟村村主任付桃美说。

  这些仅仅是文县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文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遵循“长短结合、大小结合、远近结合”思路,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原则,大力培育羊肚菌等农特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文县蔬菜中心主任王海鹏说,“通过招商引资,联合本地种植大户,全县共种植羊肚菌1800亩,覆盖中寨、石鸡坝、石坊、堡子坝、城关、尚德、桥头、范坝、中庙、刘家坪等多个乡镇。目前羊肚菌长势良好,价格较去年略有上涨,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民就近务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