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甘肃华亭:以“和”促美 以“美”带富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9日 15:47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19日电 (贾艺超 李洁)甘肃华亭市安口镇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改善农村环境,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共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以“党建赋能”之和,带动“集体增收”之美

  安口镇坚持把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不断建强和美乡村建设“主心骨”。注重选优配强村级组织“领头雁”,抓实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

  按照“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思路,安口镇在各村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镇共发展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18个,进一步凝聚了党员群众力量,以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今年,朱家坡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恒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其在设施蔬菜产业的经验和优势,专注于设施蔬菜产业链的延伸和强化。公司统一规划种植品种和采购设备,与大型商超和农产品批发商对接,并为承包户提供全面帮扶。这是安口镇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的生动实践。

  以“产业多元”之和,促进“群众富裕”之美

  时下的陇窑古镇,蔬菜大棚里,嫩绿的新芽在温暖的春风中舒展,诉说着新生的希望;核桃园里,果农们正精心修剪着枝丫,憧憬着金秋十月的丰收景象;山坡上,农机轰鸣,翻动着即将种下希望的土壤,期待着种子扎根生长……

  安口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了“肉牛扩量、核桃延链、药材提质、蔬菜创品”等工程,形成了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建立了梯次分明、互补性强的农业体系,促进了农业质量效益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长和乡村振兴的稳固。

  安口镇积极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以陇窑古镇建设为中心,构建旅游圈,计划建设七大文化体验区,包括民俗传承、陶瓷展示、历史风貌、传统工艺、生态观光、民宿度假和影视创作等,旨在丰富“陇窑古镇”内涵,提高乡村旅游品质。

  以“环境治理”之和,打造“生态宜居”之美

  近年来,安口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和“卫生清洁村”为导向,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红黑榜”评比和“美丽庭院”创评,以户干净带动村整洁,推动村庄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为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安口镇今年实施了“日保洁、周整治、月评比”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了整治台账,并结合“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及“周上街”活动,不定期进行督查和整改,确保责任落实,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以“治理有效”之和,培育“乡风文明”之美

  安口镇紧扣中央、省市关于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以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安口镇坚持把乡村治理有效纳入法治轨道,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通过定期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讲堂进村社活动,并与法律顾问签订“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协议,完善法律服务,让村民听得见“法治声音”、享受到“法治服务”。

  安口镇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艺汇演、理论宣讲等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引导形成崇德向善的乡村氛围。实行积分奖励机制,群众通过公益劳动获得积分,兑换物资,走出“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共建美好乡村”的新路子。

  安口镇围绕乡村治理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辖区科学划分成26个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在乡村治理中“人熟、地熟、事情熟”的优势,全面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一个个“小网格”中守护群众的“好日子”。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陇窑古镇徐徐展开。(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