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丝路古城敦煌的田野间焕发勃勃生机,民营企业紧紧依托电商新业态积极弘扬开拓精神,充分挖掘“敦煌沙枣、碱滩羊肉、手工干粮”等乡土产品所承载的千年文化记忆,助力特色乡土产品搭乘上电商或者快递的“东风”,突破戈壁地域限制踏上远航之旅,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让“乡土味”变身为“新国潮”。
创新传承,老味道撬动新市场。敦煌市工商联执委企业敦威食品公司以“农户养护+企业研发”模式激活沙枣产业链。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分拣冬季沙枣,这款依托当地沙枣林开发的产品,将敦煌人儿时的“野味”转化为致富“金果”。公司负责人雷红艳介绍:“沙枣唤起了游子的乡愁,也带动了农户增收。公司目前已推出零添加滋补品、干果等30余款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幅超40%,海外市场拓展至中亚、北美等地。”
印度尼西亚成功健康食品公司总经理常浩表示:“目前,敦煌这边以杏皮茶、杏干为代表的农产品或者食品在海外一些地区是比较受欢迎的。敦威食品公司非常注重零添加,我觉得这个理念非常好,对于未来出口更多的国家,比如说欧盟、英国等一些国家,是具有一定基础和意义的。敦煌农产品的健康理念非常符合国际趋势,在未来以敦煌为代表的甘肃农产品,去海外出口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科技赋能,生鲜直达千家万户。敦煌羊肉以肉质鲜嫩,肥瘦相间,口感软糯酥烂,加之没有膻味,吸引了很多受众。在敦煌市龙德盛市场,“00后”创业者张洪鑫以电商实践展现了民营经济拥抱数字化的澎湃活力,张洪鑫表示:“通过真空锁鲜、冷链物流与特色料包组合,敦煌碱滩羊肉48小时内就可达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春节前发货量每天能超200单。目前我们正在研发酸白菜羊肉套餐,想让乡味更完整,我也呼吁更多年轻人能够回来返乡创业,加入我们宣传家乡文化、宣传家乡特产的行业当中。”为支持敦煌生鲜飞达千家万户,中国邮政敦煌分公司为民企量身定制民航+邮航包机、双层保温箱等服务,牛羊肉等生鲜产品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24-48小时极速达。
匠心延续,传统美食焕发青春活力。除了牛羊肉及果干之外,敦煌干粮也正在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的一种乡味。“粮二代”杨啸经营的杨记干粮店日前迎来春日销售高峰,每天都有发往外地的包裹。据了解,敦煌杨记干粮店是父子两代人数十年的坚守,不仅把干粮做到了敦煌市首屈一指,更是成为敦煌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作为“90后”的“粮二代”杨啸,在保留传统烤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南瓜、玫瑰、沙枣等八种口味,让千年干粮变身“网红零食”。目前,公司正与旅游平台合作开发文创礼盒,让游客更加轻松地把“敦煌味道”带回家。
快递护航,乡愁传递再提速。为解决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生鲜农产品容易腐坏的问题,敦煌邮政推出“乡味专递”绿色通道,增设了预处理中心,提供免费真空包装和冷库暂存服务,确保每一份特产新鲜抵达。近年来,敦煌市推进特色农产品快递“上车、上铁、上机”,突破农产品销售的交通运输瓶颈。2024年,全市累计向外寄递李广杏、李广桃、鸣山大枣、牛羊肉等农特产品76.61万件、3050.47吨,同比分别增长10.74%、34.71%,带动农民增收1.02亿元。例如,2024年通过寄递渠道销售李广杏36万箱724吨,农民创收5069万元。
“乡味,是一缕缠绕于心、难以割舍的深情厚谊,不仅仅是一种味蕾上的记忆,更是心灵深处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人们走得多远,那份独特的味道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轻轻触动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唤醒我们对家的渴望与回忆。或许只是一份酥脆可口的干粮,或许是儿时放学后饥肠辘辘时路边的一颗沙枣或干果,或许是肥瘦相间的敦煌牛羊肉,也可能是那盘色香味俱全的家乡小菜,虽然简单却饱含深情。
驼铃声声穿越千年,民营经济续写辉煌。如今,敦煌已形成“特色种植+精深加工+电商物流+文化赋能”的全产业链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处,敦煌民营企业正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让沙枣树结出“共富果”,使老手艺变身“新国潮”,让“土味”变“乡情”,竭尽所能的将敦煌味道输送至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餐桌上,在数字经济时代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尽显民营企业的风采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