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定西: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三交”工作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 10:33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选择到民族地区,同乡亲们面对面交流,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关切。定西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区,辖区内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蒙古族等39个民族。依托马家窑文化、渭水文化、李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桥梁纽带作用,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生动实践。

  一是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拓展各民族交往多元空间。积极发挥地处“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毗邻甘南旅游大环线的优势,围绕环定西U形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洮河、渭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2024年定西市实施重点文体旅游项目33个,完成投资18亿元,“洮河如意湾交旅融合服务区”项目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通渭山楂小镇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漳县贵清山植物园、临洮县洮河如意湾、安定区青岚山生态旅游景区创建为3A级景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35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2处、3A级景区11处)。发展农家乐390家,旅游民宿66家,其中3家创建为全国丙级旅游民宿,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促进多民族共居共融。

  二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深入挖掘以马家窑、寺洼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定西剪纸、岷县花儿、巴当舞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榜罗镇会议、岷州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特质文化内涵,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旅游各方面,推出陇中文化游、渭河探源游、中医康养游、美丽乡村游、经典红色游、青少年研学游线路12条、冰雪温泉游线路8条。深入实施讲解词导游词规范行动,组织110多名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业务骨干进行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既懂旅游业务又熟悉民族文化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的展览展陈,规范提升导游词和讲解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到旅游讲解中,丰富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使各族群众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在定西的时空印记,让旅游成为各族群众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丰富旅游发展业态,提升各民族交融体验深度。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以绿水青山为形、以乡愁乡韵为魂,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创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1个,2024年乡村旅游吸引来定游客1258.35万人次,旅游花费33.08亿元。倾力培塑各民族共享的旅游活动品牌,成功举办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渭水文化旅游季、世界李氏文化发展大会、首届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坛等节会和文旅活动,打造推出大型旅游演艺实景剧《再现貂蝉》《梦回陇西堂》演出120多场次、吸引游客6万多人次,“歌声里的定西”“洮河大合唱”活动以歌为媒,参与市民游客达10万之众、线上观看超500万人次。开发60余系列300种文创产品,以“非遗+旅游”模式搭建各民族深度交融平台,增进互信与认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