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5日电 (王永德)近日,中国工商银行高台支行走进中职校园开展防电诈知识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宣传活动,为学生们送上实用的“安全指南”。
活动伊始,工商银行工作人员摇身一变成为“反诈讲师”,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生动的视频案例,为同学们揭开电信诈骗的神秘面纱。从常见的网络兼职刷单骗局,到冒充公检法诈骗,再到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每一种类型都详细拆解。工作人员特别强调,网络兼职刷单先给甜头、后设陷阱,骗走学生们的本金;冒充公检法诈骗则利用学生对权威的敬畏,以涉案为由威逼转账;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往往以低价诱惑,诱导学生点击恶意链接,盗取账号密码。出租出借银行卡,获取零用钱,却走上了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电诈的狡猾与危害,警惕性大幅提高。
为了让反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现场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工作人员抛出一道道与电诈相关的问题,比如“收到陌生短信要求点击链接领取奖品,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气氛热烈。回答正确的同学获得了印有反诈标语的精美小礼品,这不仅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还巩固了所学知识。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同学们学会了在面对可疑情况时,保持冷静,多方核实,绝不轻易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
除了理论讲解和问答,高台支行还播放了校园情景剧。通过观看情景剧,生动还原诈骗场景。在情景剧中网络交友诈骗中,“诈骗分子”通过甜言蜜语骗取“学生”信任,随后以家人患病急需钱为由借钱。“学生”起初险些上当,好在及时想起反诈知识,巧妙周旋并识破骗局。这样的情景剧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直观感受诈骗的全过程,有效提升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能力。
在宣传防电诈知识的同时,工行工作人员也着重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一旦泄露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一系列风险。工作人员传授了诸多实用的保护方法,如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不轻易连接不明WiFi,定期更换重要账号密码等。同时,提醒同学们要留意自己的个人信息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更不能出租出借个人银行卡,贪图小便宜而身陷囹圄。
工商银行走进中职学校的宣传活动,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份责任的担当。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切实增强了中职学生的防电诈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为他们的校园生活和未来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线。未来,工商银行高台支行还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为更多群体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守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