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7日电 (赵琼 韩鹏翔)今年以来,定西市漳县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创新拓展“信用+”模式,让信用之力在乡村治理、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信用“润”乡风 治理焕新颜
在漳县石川镇,一场围绕“美德信用+”展开的乡村振兴实践成效斐然。村民张大爷因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积累了不少信用积分。他说:“没想到打扫村子,还能换生活用品,以后我要多为村里出份力。”“信用积分”作为纽带,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维护村庄环境的行为转化为兑换生活用品或在项目分配上优先考量的“信用红利”,激发村民共建共治热情。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这些乡村人气聚集点,“诚实守信从我做起”主题宣讲开讲了,村民们围坐一起,聆听诚信故事,感悟文明力量,诚信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我们希望通过信用建设,重塑乡村文明新风尚,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石川镇党委副书记王利强说。
信用“暖”民心 服务零距离
教育关乎未来,漳县教育局在这一领域巧借信用之力,通过“信用+监管”,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60余条诚信倡议书,广泛传播诚信种子;构建校外培训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定期公示白名单4期,让违规办学无所遁形。
在医疗、养老等民生板块,漳县同样亮点纷呈。“信用+优先服务”的推出,为信用积分高的村民提供养老保险认证、医保办理等便利,让守信者享实惠。大草滩镇晨光村村民宋大妈在办理养老保险认证时,享受到了优先办理的便捷。同时,在产业发展一线,农户们在镇政府引导下坚守诚信经营,精心培育的农产品品牌逐渐打响,乡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县各乡镇“人人讲信用、户户争先进”的氛围愈发浓厚。
信用“助”企业 营商启新程
多部门联动,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漳县审计局聚焦民营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强化审计监督。“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为企业资金周转排忧解难。”审计局工作人员许军平表示,今年已推动整改问题10余个,让企业资金链重归顺畅。
科技局则通过“诚信科技企业”评选、信用承诺签名等活动,为科技创新搭建舞台。定西市生态环境局漳县分局将信用监管融入生态治理,对信用良好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失信行为加大惩戒力度,推动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助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税务局深化“信用+银税互动”,甘肃亿安建筑等企业受益颇丰,企业负责人马凤仙感慨:“纳税信用帮我们贷到了253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这就是信用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