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8日电 (盘小美 温聪聪)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眼下,庆阳市西峰区的16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也是小麦生长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当地抢抓农时,利用智慧农机开展春季田间管护,为粮食稳产丰收夯实基础。
近日,西峰区董志镇田畔村的麦田绿意盎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腾空而起,按照预设路线在麦田上空匀速飞行,将混合着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氮素营养液的药水均匀地喷洒到麦苗上。这台无人机最大载重50升,有效喷幅为8米,每小时可作业80亩左右,相比人工作业可省水达90%。
田畔村村民张立科家种植6亩小麦,往年他利用喷雾器喷洒农药,需要2—3小时,现在用无人机从开始准备到喷洒结束,只需10多分钟。无人机的高效作业,让他连连点赞:“不仅速度快,省时省力,而且比较均匀,效果也好。”
作为农机新质生产力,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相较传统作业方式,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优势。在喷施作业前,植保人员会先运用多光谱无人机对农作物田地进行全面监测,进而生成处方图。喷施过程中,植保无人机可依据处方图,自动调节用药量,实现变量施药、精准施药,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选择用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今年我们特地引进了安全性、智慧性更高的无人机。目前正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期,我们计划投入20多台无人机,全力帮助当地农民做好小麦的管护工作。”甘肃省万世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晓刚说。
西峰区坚持科技兴农、智慧助农,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探索低空+农林植保等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广普及智能化农机装备和科技化种植管理手段,开展无人机等智慧农机手培训,通过推广示范等方式,鼓励农户采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作业,提高农田作业智慧化水平,让科技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助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