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张掖乡村故事 | 高台五旬老农的“绿色功夫”秘籍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0:5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8日电 (段海 闫静蓉)“咩……咩……”太阳刚刚冒头,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宣化村村民盛有荣就在后院忙着给羊群投喂草料,近百只羊争抢着吃草喝水。不一会儿,约好的几个自家兄弟就过来帮他给羊群添置自制水槽。

  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羊羔,58岁的盛有荣满脸自豪。这几年,老盛通过羊群品种改良,土地绿色增收,在庄稼地里汲取知识的养分,用勤劳的双手蹚出了一条“低碳”农业增收路。

图为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宣化村村民盛有荣忙着给羊群投喂草料。高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经过这几年的品种改良,羔羊的成活率和免疫力大大提高了。去年,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总价5000元的两只进口种羊,政府补贴了3000元,个人只掏了2000块钱。羊群的优化改良,是我种好庄稼最大的底气。”盛有荣说。

  聊起自己的养羊经和“绿色”庄稼,腼腆的盛有荣打开了话匣子。什么萨富克、澳洲寒羊等品种羊,盛有荣讲得头头是道,湖羊、滩羊、小尾寒羊更是如数家珍。说起盛有荣的羊,还得从他种地说起,前些年,地块散、耕作不方便,种地靠化肥,养羊赚零钱,家里收入徘徊不前。村里实施“一村一片田”后,老盛就将自家的承包地连同庄前屋后的50多亩地流转过来,种上玉米、小麦、“小制种”等作物。经过几年的探索经营,他发现,农家肥对土壤的改良非同小可,家里原有的10几只羊,因品种老化,胃口小,造粪少,根本不够耕地追底肥。有限的农家肥撒在50多亩地里,就跟撒“胡椒面”一样,无济于事,更别说改良土壤了。壮大羊群,增强地力,才是种好庄稼的必由之路。于是,他有了“草喂羊、粪施田、地产粮”的小农循环路子的想法。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盛有荣家的羊群存栏稳定在了八九十只,农家肥也满足了庄稼地的需求,让曾经贫瘠的盐碱地变成种啥长啥的“富庶地”,羊群优胜劣汰,品种优化,产下的“混血儿”羊羔,疫病少,体格壮,产肉多,深受羊贩青睐。有了“基地”,有了“产业”,每年除了庄稼地的收入,羔羊的出售又能给他带来一笔不错的收入。优质的羊群,“绿色”的庄稼,让盛有荣的小日子过得更加红火了。

  盛有荣自我调侃说:“我走的是科学养羊+传统耕作+苦中作乐的小农循环发展路子,养羊短平快,农业增效则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优势互补,需要耐心和毅力,没有政策扶持,我也没有当下的状况。只有富了脑袋,才能富起口袋,好政策、活脑筋是致富的秘诀。”(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