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看发展】“链主龙头”携手镇村 永昌开启城乡融合“新生态”
清晨,阳光洒在红山窑镇马家坪村,村民李庆秀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村里的吨包袋厂,开启一天的工作。只见她双手熟练地操控着缝纫机,不一会儿,一个崭新的吨包袋便制作完成。“以前农闲时没事干,现在在家门口的厂子上班,一个月能挣不少钱,还能照顾家里。”李庆秀笑着说。
李庆秀所在的吨包袋厂,作为红山窑镇特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是永昌县深入实施“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产业振兴模式下,结出的一枚硕果。
近年来,永昌县立足金昌“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聚焦自身发展目标,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全力构建企镇村三方受益联建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城乡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
小袋子做出大文章家门口实现增收梦
走进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吨包袋生产车间,机器声嗡嗡作响,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里生产的吨包袋凭借可靠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产品主要供应给大型企业用于产品包装。以往,这些企业的吨包袋大多从外地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且规格难以把控。如今,红山窑镇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订单”的经营模式,在多个村布局吨包袋加工车间,不仅解决了企业的需求,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永昌县全力推行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建设,目前已打造5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富车间”发展共同体。这些车间年生产吨包袋70万条以上,产值可达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带动群众每年增收3.5万元以上,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致富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链主龙头齐发力产业共建促发展
在永昌县,像这样的村企合作案例还有很多。永昌县充分发挥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链中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带动周边镇村开展农产品种植、收储、精深加工。元生奶绵羊产业园、德源辣椒农业产业园、海量陇丰蔬菜加工产业园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在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通过种羊供应、技术培训、扩繁育肥、订单生产等形式,带动全县6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4万多名村民参与到奶绵羊产业发展之中。
同时,永昌县创新实施“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将1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以入股分红形式注入丰泽园种植合作社,重点推进糯青稞产业三产融合。通过购买糯青稞成果技术专利,逐步扩繁糯青稞种子,在双桥村以及东寨镇推广种植,并对糯青稞进行深度加工。采取订单生产销售和网红电商销售相结合的模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了糯青稞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流程全覆盖,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此外,永昌县大力推广“甘味金品永昌味”品牌,引进永昌县大盛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双桥村设施农业产业带种植羊肚菌,并探索实施羊肚菌与香菇“双菌轮作”模式。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基质、种植蔬菜,形成以食用菌生产为主的循环农业产业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效益,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助力集体经济增收。经过两年发展,日光温室数量已达26座。
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9%,并成功入选2024年度国家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
资金入股结对联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为了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永昌县研究制定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一镇一策”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推动29家链主企业、120家龙头企业分别与全县10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建立合作联结机制。同时,全面推行“资金入股、保底分红、合作运营、带动发展”模式,持续释放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联结增收能力。
六坝镇整合12个村的资源,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先行先试发展公司,专门盘活各村零散土地、闲置厂房等“沉睡资产”。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分红,去年全镇村集体收入423.9万元,村均达到35.32万元。
河西堡镇青山堡村与上三庄村利用政策争取专项资金,借镇域内龙头企业之力,以“龙头企业+村集体”模式盘活资产发展养殖。金昌居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两村建成养殖小区,种羊投栏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下洼子村则盘活闲置土地,通过“村集体土地折资入股、企业出资、收益分红”模式,与甘肃成丰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实现年土地入股分红3.5万元,多村通过村企联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4年,全县11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256.12万元,村均达到38万元。
资源共享促融合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除了产业共建和资金入股,永昌县还统筹镇村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动态更新建立镇村两级优质资源清单,鼓励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依托县域农业、文旅、生态、交通等优势资源,实施农产品消费、闲置资产盘活、企业团建活动、以工代赈等带镇带村行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
预计全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80元、同比增长7.5%,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持续缩小至1.94:1,城乡差距不断弥合,城乡关系进入了互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从红山窑镇的吨包袋厂,到全县的特色产业园区;从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永昌县正通过“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