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金昌新先事 | 看永昌人如何给废旧农膜找“婆家”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1:56  
来源:爱永昌
分享到:

  “塑料姑娘”再嫁记 ——看永昌人如何给废旧农膜找“婆家

  在永昌县的田间地头,流传着一个关于“塑料姑娘”的佳话。这些为庄稼遮风挡雨的“姑娘们”,在完成一季的使命后,如今都能再次找到好“婆家”,开启崭新的“人生”。

  “这些‘姑娘’可是咱庄稼地的功臣,可不能亏待了她们。”种植大户们一边整理刚回收的地膜,一边跟记者唠嗑。在他身后,一台残膜回收机正“轰轰”作响,将地膜一片片从土里“请”出来。

  永昌县农技中心副主任董吉德站在地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姑娘’身价可不菲,我们县上每年要用掉4500多吨,覆盖63万亩农田,以前‘嫁”不出去,在地里一待就是好几年,把土地都憋坏了。”

  过去这些“塑料姑娘”退休后无处可去,如今,我们永昌县给这些‘塑料姑娘”找了好几个“好婆家”,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朱王堡镇回收点,负责人冯德祥正忙着给送“姑娘”来的乡亲们登记。“10公斤‘彩礼’换1公斤新‘嫁妆’,这门亲事大家都说划算!”冯德祥笑着说。今年,他这个“媒人”已经说成了200多吨的“婚事”。

  最热闹的要数金昌市天成耕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亲大会”。崭新的残膜回收机开进地里,不到半天工夫,就把几十亩地的“姑娘”都“相”了出来。“这效率,比过去人工‘媒’快多了,还经济实惠!”合作社理事长王品寿连笑带说,一时间合不拢嘴。

  在永昌县庆源丰公司的“新家”里,“姑娘们”正在经历华丽的蜕变。每年7000多吨废旧农膜会在这里经过破碎、清洗、熔炼,她们“改头换面”,成了滴灌带、塑料管等新产品。“咱这‘新娘妆’化得讲究,保证让‘婆家’满意。”厂长任建国带记者参观了生产线,拍着胸脯说。

  傍晚时分,流泉村的老汉张子华小心的把新领的加厚地膜仔细收好:“这些地膜更结实,能用更久。等她们‘退休’了,还能再找个好‘婆家’,多好啊!”

  【记者手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从回收到再生,永昌人用智慧和汗水,为每一个“塑料姑娘”都找到了“好婆家”。这条绿色产业链,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更走出了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它不仅是资源的循环利用,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写照。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