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8日电 (王富萍)4月的镇原油田,湛蓝的天空下,油菜花映衬着红色的抽油机,翠绿麦苗铺满井场周围,构成了一幅幅“景中有井、井在景中”的和谐上产画卷。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劳动竞赛各个“战场”中,一群身着红工衣的“战士们”,正以别样姿态奋战在夺油上产的最前沿。
“热心大哥”向庆涛:精益求精,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压力表指针必须在绿色区间”“设备保养要精确到毫米”……翻开向庆涛2025年一季度的工作手册,类似这样的“记录”有200余条。
向庆涛是采油十一厂方山作业区孟镇热泵站的车组长,扎根基层已有12年,一直作为基层管理人员的他,“严细实”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工作作风。站上的员工们都说:“跟着向组长干活,‘马虎’二字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也根本没有‘马虎’这两个字。”正是向庆涛凡事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让热泵站连续三年获得“标准化示范站”称号。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采油工,设备正常运转是我的职责。”冬季热泵站加热炉出现了故障,他会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抢修到凌晨;当网络中断影响数据传输,他会徒步5公里排查线路……方山作业区党总支书记这样评价他:“他把平凡工作做到了极致,用实际行动树起了标杆榜样。”
3月20日,采油十一厂“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劳动竞赛拉开帷幕。向庆涛第一时间带领车组15名干部员工以原油生产任务和九个专班重点工作为竞赛重点,投入到劳动竞赛“擂台赛”中。白天,他深入承包井区站点,紧密围绕控含水、降递减、提时率开展技术帮扶,仔细摸排油水井生产动态,查找生产管理漏洞,分析油井欠产原因,合理安排挖潜措施。夜晚,他针对新分员工对站内工作不熟悉的现状,连续陪班,手把手传授巡检要领。
“找茬达人”罗杰:铁面无私,为原油生产扫清障碍
“小王,外输泵那边地面有油污,晨会散了抓紧时间去收拾。”
“杜姐,报表按照要求每日更新,填报过程有问题及时与技术室对接,改正后将报表再给作业区传一遍。”
这是采油十一厂彭阳作业区镇九转中心站晨会上每天都会上演的工作“找茬”,副站长罗杰对站内检查出的问题都会现场一一指出。几分钟后,值班人员将存在的问题整完毕后在工作群里进行回执,经罗杰现场确认“验收”合格后,早上的交接班工作才算顺利结束。
“我这不是在刻意找麻烦,而是用不同的眼光和角度来‘找茬’,避免了交接班中存在的死角,通过自查自改,使潜伏在隐蔽部位的安全隐患得以根治。”
罗杰说这是该站一贯坚持的“交接班找茬”活动,目的是不给接班人员遗留问题,也避免影响生产的各类漏洞。通过岗位交接班检查过程中积极“找茬”的方式,提高工作标准和工作效率,杜绝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出现推诿现象,为安全平稳生产扫清障碍。
“现在,正值厂里‘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劳动竞赛开展阶段,我建议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周检活动,要通过自查自改,对设备,流程进行彻底排查,也能确保我们在劳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清明节收假第一天的晨会上,罗杰“找茬”结束后,又提出了开展“周检活动”的计划。
“安全监督”王海:小题大做,为员工安全念响“紧箍咒”
“这段管线的焊接工艺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这个施工方案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整改!”“动火作业票证齐全了吗?”……这是采油十一厂质量安全环保监督站副中队长王海一天当中说得最多的“语言模式”。
“王队长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容不得半点马虎。”同事们这样评价王海。有一次,王海发现一名员工在井口操作时未按规定佩戴防护手套,他立即上前制止,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安全无小事,任何细微的隐患都可能酿成大祸,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在王海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也详细记录着每天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要求,从井场到输油管线,从设备运行到操作规范,从井控设备到消防设施,从劳保齐全到施工环境,王海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
在采油十一厂劳动竞赛火热开展的阶段里,王海带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检查,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隐患的闭环管理。同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在培训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现场,手把手教员工如何识别风险、排查隐患、正确操作,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