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95后”记者手记:这是兰州“Z时代”的“抗疫外传”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8日 2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连日来,兰州市多方力量参与抗疫。图为“00后”赵鹏鹏(左一)与该市城关区其他志愿者。 祁园 摄

 (抗击新冠肺炎)“95后”记者手记:这是兰州“Z时代”的“抗疫外传”

  中新网兰州7月28日电 (闫姣)连日来,兰州市全民抗疫。身为“95后”的我,是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的一名志愿者,也是“疫”线“Z时代”中的一员。以下是我和其他“Z时代”的故事及经历。

  截至7月27日24时,兰州市本次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62例,无症状感染者1654例,多数在城关区。自11日兰州对主城区采取临时性管控措施以来,我们居家已有18日。尤其封控楼栋生活物资的正常保障,离不开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

图为兰州市“90后”社区干部张丹杨,集中搬运整理隔离点住户所需生活物资。 余梦旭 摄
图为兰州市“90后”社区干部张丹杨,集中搬运整理隔离点住户所需生活物资。 余梦旭 摄

  疫情发生后,我开启“志愿者初体验”,也因此,社区分配给我的工作较为简单,维持秩序、分发核酸检测用品等。即便如此,辗转几个核酸采样点,站立一天的我感到腰背酸困,更别提身着防护服,而要不断半蹲起立的医护人员了,他们所承担的身体、心理压力更大。

  在志愿活动中,我看到也收获了很多温暖。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天暴雨气温骤跌,居民注意到防疫人员冷得瑟瑟发抖,拿来了自家衣物,并叮嘱注意保暖。有志愿者后来在朋友圈分享道,“像极了妈妈追在屁股后面让加衣服时的唠叨,让人泪奔。”

图为兰州大学年轻的学生志愿者,为284名滞留学生挨个送食物。 兰州大学供图
图为兰州大学年轻的学生志愿者,为284名滞留学生挨个送食物。 兰州大学供图

  这两天,我被一位17岁的志愿者赵鹏鹏深深触动了。他在城关区,高风险区多,确诊病例、密接、次密接人员多,能参与抗疫的人紧缺。这种情况下,他申请做志愿者,并参与阳性感染者以及密接人员的转运,隔离住户的物资配送等任务。

  在我的意识里,赵鹏鹏应该在享受暑假,而他却已不分昼夜,24小时待命,出入高风险区。我问他怕不怕时,他淡定地回答,“次数多了也就不害怕了。”让我心里“咯噔”一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赵鹏鹏所在的志愿队,年纪最小的是他,是个“05后”,最大的48岁,彼此之间互称“战友”。他跟我说,每次转运阳性感染者,战友们都会先上前,让他站在他们身后。他们,也会护着他的周全。

图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95后”医护人员蔺静,上门为居民采核酸,并整理医疗废弃物。 兰大二院供图
图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95后”医护人员蔺静,上门为居民采核酸,并整理医疗废弃物。 兰大二院供图

  抗疫关乎每一个人,医院的医护、政府的干部、学校的学生、居家的民众……这些群体里,“Z时代”也在默默付出。有数据统计,截至27日12时,兰州市青年防疫志愿服务队累计出动青年志愿者13417人次,志愿服务时长143683.32小时。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唐蓉,报名成为一名学校志愿者,协助驻楼老师完成学生的核酸检测、三餐配送和心理疏导工作,动员身边同学合理作息、健康运动、开展学习科研。为了不浪费医疗物资,伏天很热,她穿着防护服期间基本不喝水,尽量避免去厕所。

  除了像赵鹏鹏和唐蓉一样的志愿者,“抗疫保卫战”少不了整个社会结构“末梢神经”的社区工作人员。当了解她们的工作强度后,我理解了被封在家的同事那句,“难度确实太大了,我真想加入她一起做好这些服务工作”,包含着对社区工作人员辛苦工作的理解、佩服和心疼。

  城关区白银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专干张丹杨,是一名“90后”,身兼社区6栋单元楼的楼院长,也就是说,她一个人要服务216户居民。从早上6点,至次日凌晨1点多,每日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除了参与核酸检测点位布置、扫码,她还要为隔离住户运送生活物资、代扔垃圾。老旧楼院没有电梯,只能拎着东西爬楼往返。

  张丹杨跟我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心理和身体都会有疲惫感。但往往这时,还要再打起精神安抚居民们的情绪。她是个有着男孩子性格的姑娘,乐观积极、不拘一格,即使汗水将防护服下的短袖都湿透了,她也会用“享受流汗的过程,说不定还会瘦几斤”这样轻松的语气鼓励、安慰自己。

  作为媒体人,我还关注到很多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的动态。她们随时待命,驰援疫情发生地,马不停蹄地工作。作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工作人员,也是本批核酸采样队年龄最小的成员,蔺静不久前刚过完23岁生日。她说,居民的“我们虽然记不住你的名字,但记住了你坚定的背影”这句话,成为她奋勇向前的动力。

  我还关注到确诊病例群体,他们也在全力与疫情抗争。现在兰州新区方舱医院的“95后”王飞,是与我保持联系的其中一个。

  王飞拍摄了几段治疗日常的Vlog,用年轻人的新方式给自己加油,向关心他的人传达“我挺好的”信息,也让外界了解到医护、志愿者的辛苦,以及在那里的“感动瞬间”。他因此被“双向鼓励”,收到很多陌生网友暖心的祝福。

  “我爱的兰州啊,我的家,阴霾不会太漫长,你要相信明天的太阳……”当下,这首民谣真令人热泪盈眶。

  28日,兰州官方表示,将逐步适度恢复超市、市场等保供主体的线下经营。兰州的“烟火气”已经在路上了。(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