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十有临夏”之化石:多项为国内首次发现或世界之最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4日 18: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2020年,在位于甘肃临夏州和政县的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拍摄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资料图) 和政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兰州12月14日电 (艾庆龙 张明红 江智博)在西北内陆的甘肃临夏这片土地上,数千万年前,经历了从水草丰茂逐渐变为干旱少雨的过程,也正因沧海桑田般的地质演变,科学家在当地发现有隐匿剑齿虎带有颊齿的下颌骨化石、昼行性猫头鹰化石等,均为国内首次发现,在当地和政地区出产的化石迄今已创造六项世界之最。

  近日,在临夏州“两会”期间,官方从自然、历史、地理、人文、民族、实践、发展等方面,总结提出“十有临夏”,其中“这里有跨越时空,享誉世界的丰富化石”便是其中之一。

2022年6月,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古生物化石修复师对化石进行修复。(资料图) 高展 摄
2022年6月,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内,古生物化石修复师对化石进行修复。(资料图) 高展 摄

  “临夏是生物演化的大舞台。”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举例说,当地有距今7亿年至2.3亿年的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的海洋生物化石。也有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等占据六项世界之最,被誉为“古动物的伊甸园”。

  其实,在化石方面,临夏早已名扬四海,在当地和政地区就有100余个化石地点,发现和征集的化石标本超过3万件,是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产出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

  生物死亡变成化石的概率渺茫,但为何和政地区会有大量的、年代连续的古生物化石?常年往返于北京与临夏,从事晚新生代哺乳动物、陆相地层和环境演变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曾接受采访时说,和政地区紧挨青藏高原,有利于承接物质沉降。并且曾生活有数量庞大的4大动物群,再加之地下水作用,使其不易风化,变成化石的机会增加。

  邓涛认为,人类演化的规律跟其他动物非常类似,研究古生物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有借鉴意义。

  在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保存于由滨湖砂岩和泥砂岩组成的地层中。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多层面出现,均为世界少有。

航拍视角下的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该馆位于临夏州和政县。(资料图) 和政宣传部供图
航拍视角下的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该馆位于临夏州和政县。(资料图) 和政宣传部供图

  在临夏州和政县有一座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从事工作已有19年之久的张录是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修复者,在他看来,不起眼的土包都可能携带着千万年前生物“密码”。

  为更好“活化”这些古生物化石资源,官方曾多次召开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开发国际研讨会。还在上海、台湾、厦门等地举办古动物化石展。

  近些年,随着如火如荼的丝绸之路旅游热,官方推进化石开发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围绕古动物化石、民族民俗风情、优美自然风景为主打品牌的精品旅游线路。

  除此之外,官方还邀请兰州高校师生,结合古生物化石、马家窑文化彩陶等当地特色元素,制作成背包、明信片、抱枕、丝巾、冰箱贴、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