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15日电 (记者 闫姣)“公共部门大规模引进人工智能技术,能否提升一线员工的工作绩效?我们以责任心为切入点注意到,引入人工智能后,有些员工的角色清晰,有些则角色模糊。”
在15日于兰州大学举办的“大数据驱动的政府绩效管理”论坛中,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者韩啸,带来《人工智能使用对公共部门员工绩效的差异化影响——来自责任心视角的发现》的报告。
当日,由兰州大学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的“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届公共绩效治理论坛”在兰州举办,上述论坛为重要分论坛之一。活动汇集全国政府绩效管理、公共绩效治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政府绩效管理变革”主题,碰撞新观点、分享新成果。
韩啸针对该话题提出两个核心观点。即:对责任心弱的员工,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减弱角色模糊和增强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工作绩效;对责任心强的员工,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增强角色模糊和减弱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来降低工作绩效。
韩啸称,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对高责任心员工而言,降低了员工的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水平;对低责任心员工影响,提高了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水平。
此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学者张攀、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曹惠民,分别带来《大数据技术赋能绩效管理能否影响绩效信任:基于数据容量与数据结构的调查实验》《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绩效:从风险识别到闭环优化》的报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