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31日电 甘肃省民委31日提供消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为故事背景,讴歌各民族团结进步,展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家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电影《生根》近日上映,影片主人公原型丁目迪30年的公益之路,更是影响着身边很多人。
电影《生根》讲述了主人公小时候在甘南草原被救后,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帮助各族群众,其善举感染并改变了少女李晓唯,使她找到生命意义并决定留在草原,共同为草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的故事。主人公原型就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市政协常委、生根艺术中心创办人丁目迪。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人,丁目迪率先在家乡发起成立了临潭县教育基金会并任会长,开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1992年,临潭县民族中学筹建落成。此后30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出资奖励临潭县一所民族中学学习优秀的各族学生和辛勤奉献的老师。从最初担任临潭县教育基金会会长到2020年10月受聘为临潭爱心公益协会的名誉会长,他在公益的路上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
丁目迪从帮助贫困户脱贫到积极协调先心病儿童进行手术治疗,从修建道路、发展水电、建设景区到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捐款捐物、募集资金,处处都能见到他投身公益事业的忙碌身影。
2020年8月以来,丁目迪先后向甘南州推荐临潭爱心公益协会主导的“国家重点大学师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动”“清北进洮、筑梦临潭”“洮花潭水、河你共育”等支教活动,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重点大学师生参与支教活动,吸纳全国有意愿的行业精英投身甘南建设、助力甘南发展。
一个不识字的全国政协委员,呕心沥血致力于家乡、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为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丁目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经商过程中,令丁目迪深感苦恼的是文化知识的缺乏,有时连合同也不会签,吃了不少亏。一次,在巴基斯坦转机,因为不懂外语,在机场从下午一直滞留到第二天凌晨4时……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下决心把正处在上升期的生意交给哥哥打理,自己开始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临潭县回民中学从规划修建到发展超越,丁目迪浸透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建校伊始,他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筹集建校资金、教学设备;在学校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他几乎每年都会到校关心慰问学校师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给教职工送去慰问品,拿出资金资助和奖励品学兼优学生、贫困学生。
2013年5月,他拿出5万元,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并给初三学生征订了一套价值5万多元复习资料;2014年至2018年,他每年拿出1.5万元资助各族贫困学生30名。多年来,受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多达1200余名……
除此之外,丁目迪还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奉献爱心,助力学校发展、学生成长。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丁目迪带领兰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组织的慰问团前往甘南地震灾区,给临潭回中送去了50台电脑及10万元资金;2014年,他联系北京民族中学与临潭回中建立了牵手帮扶关系,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019年,他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资助3万元;2020年,丁目迪又携手中国人寿天津分公司、甘肃省民族商会到临潭为贫困学生发放慰问品和助学金共计10万余元;
大爱无疆,丁目迪从1994年3月任临潭县教育基金会会长到2020年10月受聘为临潭爱心公益协会名誉会长,再到创办“生根艺术中心”,他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
“通过扶持教育让家乡发生变化,这条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丁目迪说,信仰告诉他,要像鸟儿爱护自己的巢穴一样爱护自己的家园。他实践着信仰,关心家乡的发展与进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