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海外媒体看甘肃> 正文内容
两千年前的汉塞官吏“工资条”里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4日 2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两千年前的“工资条”长什么样?古代汉塞官吏的俸禄又是如何发放?近日,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的《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正在陈展中。这组简牍共10枚,每简长22.8厘米,前两简宽2.5厘米、其余8简宽1.4厘米,全文200字。

  即便只有短短200字的《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还用8简规定了居延都尉、丞和居延县令、丞、尉每月的“奉谷”数量,同时对城司马、千人、候、仓长、丞、塞尉等各级吏员的“月奉”,规定可根据仓储和财力情况具体对待。相较于当下发放工资的实物货币,该木简记载为何要以粮食相抵?据了解,这并非是一种常态的发薪方式,只是彼时在两汉之交相对动荡的特殊时期的“应时之举”,当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甘肃河西走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以小米、粟米等为主,从而较好保障了各级官吏的俸禄发放。(记者 高莹)

  以上新闻经中新网发出后,获ETtoday新闻云等转载。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