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海外媒体看甘肃> 正文内容
【华侨报】(新春见闻)民间刺绣“老把式”渐成流行新潮品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8日 22: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以下新闻被澳门【华侨报】采用。

  中新社兰州1月17日电 题:民间刺绣“老把式”渐成流行新潮品

  中新社记者 闫姣

  “这款‘迷你蛇’香包,作为服饰搭配和包包挂件都不错。蛇身用绿色布料扎制,象征生命的延续;精湛的绣制技艺,为蛇香包赋予了人的情感状态……”16日下午,在甘肃庆阳市兰芳香包“黄土造物”直播间,绣娘娓娓道来蛇年刺绣产品的形态和创作历程,其间不断有消费者下单并互动,“已拍蛇香包,一个自己佩戴,其他送亲友”。

  从探索民间刺绣融入时尚走秀潮服,到搭配当下火热的中式美学穿搭,延伸出刺绣耳饰、汉服挂件等饰品,甘肃刺绣手艺人让千百年的传统“老把式”,变成如今年轻人生活中的潮品。临近春节,系列刺绣产品跃上中国人的“年货单”,且“破圈出海”走向美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多国。

  连日来,新春主题刺绣香包、大型刺绣挂画、刺绣“福”字与“蛇”元素挂件、刺绣喜庆玩偶等春节用品,成为众多商家和手艺人竞相“吆喝”的卖品。近期热卖的庆阳香包通过线上线下推介,订单量比往常增加了40%。

  采用传统刺绣技法,结合大众喜爱的元素、图案和色彩的刺绣时尚单品,近年来渐成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头好”。“95后”兰州上班族张艳丽近期购置了刺绣元素的服饰和配饰,还为小孩准备纯手工刺绣新年礼物。“刺绣挂件能增添节日气氛,这两年是一种潮流。”她说。

  消费者的需求令手艺人创作的动力更足。无独有偶,甘肃天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云帆,其刺绣作品被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等收藏。

  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对刺绣和时尚的创新表达,使其产品销售火爆,常常尚在创作阶段,就被老顾客下单预订。他说:“以往作品融入了大量丝路风情、敦煌元素,接下来将创作一批天水麻辣烫刺绣产品。”

  甘肃是中国历史文化大省,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该省目前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094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逾万名。其中刺绣类非遗有庆阳刺绣、武山刺绣、西和刺绣,以及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卓尼刺绣、东乡刺绣、裕固族刺绣,种类丰富且多样。

  民族刺绣物件是目前各大景区较亮眼的旅游产品。“2024年销售刺绣香包、枕头、拖鞋,以及藏羚羊、藏牦牛等产品,销售额达到50万元人民币。”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卓尼刺绣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蒙折什草介绍说,刺绣原来是藏族妇女坐在炕头做的针线活,如今不仅成为增收的手艺,还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特色刺绣文创“破圈”甚至“出海”远销,是手艺人共同努力的目标。近日,甘肃庆阳“刘兰芳香包”商标权已获得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拓展了优质文创产品对外贸易渠道。(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