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12日电 (靳娜娜 卢晓)在“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市,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引发社会关注,千余名中小学生通过“云端课堂”走进铁人纪念馆了解“铁人”。这标志着玉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入“数智赋能”新阶段。
红色基因熔铸精神底色
2024年清明期间,玉门市第三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王梓涵身着工装,在铁人故居向同龄人讲述,“1959年,王进喜爷爷带领1205钻井队,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井架……”稚嫩的童声里,铁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穿越时空。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玉门市创新构建红色育人体系,编纂《铁人精神读本》纳入校本课程,开发“重走铁人路”研学线路,组建“五老”宣讲团开展巡讲80余场。全市未成年人参与红色教育活动比例达98%以上。
多维平台滋养德行成长
在花海镇中心小学少年宫,剪纸非遗传承人正在指导孩子们创作“铁人剪影”。这所农村学校的10余个特色社团让300名学生在敦煌舞、秦腔中感受文化魅力。玉门市改造的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新增航天科技、石油探秘等体验项目,惠及农村学生6800余人。
“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成为德育品牌工程。目前,评选出的65名市级好少年中,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小才女”刘子曦,有乐于助人侠肝义胆的“热心男孩”李浩宇……他们的成长故事在全市展播,带动“争做铁人好少年”活动参与学生超3万人。
司法护航筑牢保护屏障
“这个‘GOIP’设备看似普通,却能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在玉门市检察院“玉·苗”法治教育基地,检察官通过模拟法庭再现真实案例,开展“一站式”未成年综合保护服务,打造玉门青少年司法保护新格局,对未成年人开展个性化帮教。
近年来,玉门市依托“玉·苗”未成年人“一站式”救助中心,与公安、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相关单位建立工作衔接机制13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实质化“一站式”办理,实现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帮教的有机融合,并选派检察官或检察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综合履职密织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积极营造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大格局。
2025年,玉门市将持续深化“培根工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新时代的“铁人”传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