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27日电 (魏建军)“原来这是你们做的?”讷言敏行的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凤玺,专注于岩土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谈到许多研究和成果时,他向外界坦言,在国内盐渍土力学特性研究成果转化方面,“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以前总是“做了不说”,默默耕耘。
2007年,周凤玺获兰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并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科学院寒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任访问学者。作为省级一流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曾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和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周凤玺目前为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及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才。他与科研团队在盐渍土力学及其工程特性、土动力学及岩土工程抗震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他们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中国盐渍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他和团队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持着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项目组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相关的科技仪器公司以及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入剖析研究中的关键痛点,精准地提出研发需求。
周凤玺举例说明,在研究土体微观结构演化对宏观特性影响机理的过程中,项目组创新性地提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并结合非饱和土三轴剪切系统的测试能力。这一突破性的思路为后续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技术交流会议、联合研发小组等形式,共同攻克研发难题。项目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数据,企业负责产品的工程化设计和生产工艺优化。经过共同努力,成功联合研制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非饱和土三轴核磁共振仪。
周凤玺表示,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产品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同时,也为项目组提供了实践平台,促进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大学生创新训练提供了思路和素材,实现了产学研多方共赢。
“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过程中,中试环节至关重要。”周凤玺说,项目团队基于寒旱区盐渍土研究,执行了中试工作,选择了兰州T2航站楼及西北地区典型路段作为试验场地。通过大量测试和长期监测,团队收集了关键数据,并据此优化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此外,该团队还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指导,并积极开展仪器共享,让同行到该校进行仪器性能的中试环节,进一步提升了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团队成果转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与科技仪器公司联合研发的非饱和土三轴核磁共振仪、多因子气候环境模拟系统等相关测试仪器成功应用于岩土工程测试领域,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难题,推动了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基于项目研究成果,该团队还负责主编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为全国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研究成果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提升了中国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
在科研仪器研发方面,该团队与企业联合研发的测试仪器带动了相关仪器制造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在工程建设产业方面,盐渍土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盐渍土地区的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减少了养护维修规模和数量,提升了服役性能,节省了运营期的养护维修投资。
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该团队有效预测了外界环境作用下盐渍土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问题,节约了大量因盐渍土病害导致的工程维修和重建成本。在社会效益方面,他们解决了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难题,保障了公路、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甘肃省科技厅近年来积极致力于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壁垒,顺利完成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在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科学院以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这四家试点单位中,共有146项职务科技成果被赋予相关权利。通过转让或许可方式,这些成果已实现转化,合同金额累计达到1.6亿元,为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伟表示,2025年,该校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四强行动”,助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学校将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学校领导将牵头负责甘肃省14条重点产业链上的企业对接工作,主要支持相关学院参与其中,深入链上企业和工业园区,精准对接技术难题,充分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协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并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