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更加主动地融入西部发展大局”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08:28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编者按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俊才西部栖”!

  去年12月23日本报刊出长篇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点击阅读原文)(点击阅读短评)迄今已刊出连续报道52篇。2月20日,我们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栏目,将这一主题继续向纵深拓展。

  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西部,希望大家都能倾力支持西部,恳望更多的政策去助力西部……西部是广袤的,至今也还有瀚海荒漠,你我他的付出,可能只是一滴水、一抔土,但是,有了越积越厚的沃土,有了滴水汇成的清流,何愁大地不葱茏一片?!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我曾多次到祖国的大西北调研,深切感受到近年来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谈起今天的西部,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委员感触颇深,“发展越快,越需要更多人才支撑,这对高校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倪闽景看来,要想让人才与西部“供需适配”,高校就应深挖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学科与地方产业精准对接,“例如,西藏有丰富的高原植物种类,四川自贡有独特的盐卤资源,可围绕各自特色打造优势专业。还可以利用西部交通的改善与信息网络的升级引入东部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委员对此深表赞同。她举例道:“地处甘南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可以开设牦牛饲养、畜牧、奶制品加工等高原特色专业;在小语种教学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可紧扣共建‘一带一路’设置语言学、商贸等相关专业,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交叉学科建设十分关键。比方说,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态保护相结合,设置智慧农业、生态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为西部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她注重的另一点是,高校应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强化实习实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用好这些举措,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应性更强的专业人才,助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西部教学科研一线奋斗三十八载,宜宾学院四川省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魏琴代表敏锐地观察到,很多学校的教学方案中,对新工科要求学生具备的“创新性”“工程化”等产业素养体现较少。

  “未来,我们要完善‘教学—研究—工程—创新’协作机制,为西部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产业人才。”魏琴告诉记者。

  “要提升高校服务西部的能力,必须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主动对接西部需求,建立分层分类、更加精准的教育对口支援机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表示,“高校更加主动地融入西部发展大局,必将为这片热土注入蓬勃活力、增添无限生机!”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唐芊尔、张亚雄、杨雪丹、刘岩)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