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科学家揭示重离子治疗微观机理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10:47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生物分子团簇中观测到重离子辐照导致的分子间能量及质子转移级联机制,该机制被认为是重离子治癌生物学效应优异的重要原因,相关成果日前作为亮点论文发表在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X》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杂志在线报道。

  重离子治癌是利用重离子束流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自1946年科学家提出用重离子治疗肿瘤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万例患者接受了重离子治疗。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慎跃介绍:“在相同的剂量下,重离子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比X射线等传统放射治疗手段强2~3倍,而且重离子放疗能直接导致肿瘤细胞DNA的双链断裂,生物学效应明显更高。但是,究竟是什么微观机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并不明确。”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发展了先进的混合团簇源技术,选取DNA中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嘧啶分子作为模型。研究团队把水分子和嘧啶分子合在一起,制备了尺寸可控的水合嘧啶团簇来模拟机体组织环境。该实验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和320千伏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完成。

  研究团队首次观测到,当重离子辐照水分子时,内壳层电离的水分子将能量传递给嘧啶分子,导致嘧啶分子电离并释放一个低能电子。这一过程还会进一步诱发水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产生也具有杀伤力的羟基自由基。

  一般认为,内壳层电离的水分子并不直接作用于DNA,而是通过自身解离的方式衰变。但此项研究表明,机体组织中内壳层电离的水分子能够直接作用于DNA将其电离,同时还会在DNA周围产生有杀伤力的次级粒子。这一过程增大了DNA双链同时被破坏的可能性。此外,重离子辐照引起水分子内壳层电离的比例,显著高于电子、X射线和质子等其他射线。

  “此次发现的微观机制,是重离子生物学效应高的重要原因。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在未来优化癌症治疗策略、促进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新文表示。

  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导,联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兰州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俄罗斯联邦科学教育部等的支持。(记者王冰雅、尚杰)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