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天水市:借助非遗之力 唱响“三交”大戏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5日 12:18  
来源:甘肃统一战线网
分享到:

  3月18日上午,2025年甘肃非遗进景区、进社区展演系列活动在天水市启幕,天水市民宗委主动作为、借势发力,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打好“非遗”牌,唱响“三交”曲,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展演展示让非遗活起来。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天水龙城广场、天水古城、步行街、麦积山旅游景区、白鹿仓·万物昇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文旅场所,轮番亮绝技、展华彩,联袂奉献承载着泥土清香和匠心艺韵的非遗盛宴。武威的《凉州攻鼓子》展示了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融并蓄而生的西部鼓舞艺术之美;张掖的《蒙古族长调》展示了游牧文明的草原艺术之美;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祥羚民族艺术团的龙头琴弹唱,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热情奔放之美;始于唐代、被誉为“南有苏州评弹,北有秦安小曲”的《秦安小曲》展示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勤劳诙谐之美。酒泉市哈萨克族自治县的舞蹈《黑走马》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非遗节目,还展示了2000余件(套)非遗文创产品。通过本次活动,让各民族非遗在美美与共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了“三交”。

  通过直播互动让非遗火起来。随着天水文化旅游嘉年华—2025年春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秦腔荟萃展演活动、2025年甘肃非遗进景区、进社区展演活动等大型活动在天水的启动,天水成了全省人气指数最高的地方。最近几天,来天水观看、参与活动的各族游客每天超过14万人次,在非遗演出现场和展示场地都是“人从众”模式,观众摩肩接踵,台上演员的表演精彩绝伦,台下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叫好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处处洋溢着对各族非遗的热爱与尊崇,各族演员与现场万名观众齐声互动合唱,震撼人心。省内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众多网红大咖,在更大的网络空间,开展直播、互动,不仅提高了甘肃省非遗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陇原“诗和远方”持续火热“再添了一把火”,而且对各民族非遗的深度交融起到了助推作用。

  通过提升改造让非遗热起来。在本次非遗进景区的核心地段——天水古城,天水市民宗委倾心改造提升了“天水民族团结记忆馆”,将馆名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增加了非遗体验项目,将各民族的非遗项目用AI技术处理后,再根据游客的爱好自主进行创意设计,然后把自己设计的创意非遗产品现场打印下单购买带回家。在伏羲庙景区先天殿西房,天水市博物馆倾心改造提升了“弘扬伏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以图片、文字、实物、视频、人机互动等方式,把伏羲文化非遗产品进行了创新改造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在本次系列活动中,天水市“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伍改进了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学习掌握了全省认定的9094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3049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提高了服务非遗促“三交”工作的水平。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